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城市污水处理概述 | 第11-12页 |
1.1.1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 第11页 |
1.1.2 城市污水处理情况及问题 | 第11-12页 |
1.1.3 城市污水中的生物毒性 | 第12页 |
1.2 生物毒性测试方法 | 第12-17页 |
1.2.1 发光细菌毒性检测方法 | 第14页 |
1.2.2 Umu遗传毒性检测方法 | 第14-15页 |
1.2.3 重组酵母菌雌激素活性检测方法 | 第15页 |
1.2.4 酶联免疫内分泌干扰物检测方法 | 第15页 |
1.2.5 斑马鱼内分泌干扰效应检测法 | 第15-17页 |
1.3 基于生物毒性测试结果的水质安全评价方法 | 第17页 |
1.4 本课题研究概述 | 第17-19页 |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生物毒性检测方法的建立与毒性表征 | 第19-28页 |
2.1 发光细菌毒性实验 | 第19-21页 |
2.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19页 |
2.1.2 菌种的培养及保存 | 第19页 |
2.1.3 试验方法和步骤 | 第19-20页 |
2.1.4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征 | 第20-21页 |
2.2 Umu遗传毒性实验 | 第21-23页 |
2.2.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1页 |
2.2.2 菌种培养与保存 | 第21页 |
2.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1-22页 |
2.2.4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征 | 第22-23页 |
2.3 重组酵母菌雌激素活性实验 | 第23-25页 |
2.3.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3页 |
2.3.2 菌种的复苏及冻存方法 | 第23-24页 |
2.3.3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24-25页 |
2.3.4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征 | 第25页 |
2.4 酶联免疫内分泌干扰物(ELISA-E2)检测实验 | 第25-26页 |
2.4.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5页 |
2.4.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25-26页 |
2.4.3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征 | 第26页 |
2.5 斑马鱼内分泌干扰效应实验 | 第26-28页 |
2.5.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6页 |
2.5.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26-28页 |
3 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氧化沟和A~2O系统中的应用 | 第28-44页 |
3.1 系统概述 | 第28-30页 |
3.1.1 氧化沟工艺介绍 | 第28-29页 |
3.1.2 A~2O工艺介绍 | 第29-30页 |
3.2 预处理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3.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30页 |
3.2.2 样品采集于预处理 | 第30-3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4页 |
3.3.1 发光菌急性毒性应用于氧化沟和A~2O工艺 | 第31-35页 |
3.3.2 Umu遗传毒性应用于氧化沟和A~2O工艺 | 第35-38页 |
3.3.3 重组酵母菌检测雌激素活性应用于氧化沟和A~2O工艺 | 第38-40页 |
3.3.4 酶联免疫法应用于氧化沟和A~2O工艺 | 第40-42页 |
3.3.5 斑马鱼暴露实验应用于氧化沟工艺 | 第42-44页 |
4 水质安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 第44-54页 |
4.1 水质安全评价方法概述 | 第44-48页 |
4.1.1 毒性单位分级评价法 | 第44-45页 |
4.1.2 潜在生态毒性效应指数法 | 第45页 |
4.1.3 水质安全分级法 | 第45-48页 |
4.2 水质安全评价方法应用 | 第48-52页 |
4.2.1 毒性单位分级法的应用 | 第48-49页 |
4.2.2 PEEP指数法的应用 | 第49-50页 |
4.2.3 水质安全分级法的应用 | 第50-52页 |
4.3 小结 | 第52-54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5.2 建议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