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有机光致发光的基本概念 | 第8-9页 |
1.1.1 有机物的发光 | 第8-9页 |
1.1.2 金属有机配合物发光 | 第9页 |
1.2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介绍 | 第9-10页 |
1.3 过渡金属配合物 | 第10-20页 |
1.3.1 过渡金属磷光配合物的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1.3.2 过渡金属铼(Re)配合物 | 第12-13页 |
1.3.3 过渡金属铱(Ir)配合物 | 第13-14页 |
1.3.4 过渡金属铂(Pt)配合物 | 第14-16页 |
1.3.5 过渡金属金(Au)配合物 | 第16-18页 |
1.3.6 过渡金属锌(Zn)配合物 | 第18-19页 |
1.3.7 过渡金属铜(Cu)配合物 | 第19-20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配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21-29页 |
2.1 原料及实验试剂 | 第21页 |
2.2 测试仪器及方法 | 第21-22页 |
2.3 配体的合成 | 第22-25页 |
2.3.1 6'-溴-4,6-二苯基-2,2'-联吡啶的合成 | 第23页 |
2.3.2 4,6,6'-三苯基-2,2'-联吡啶的合成 (L-1) | 第23页 |
2.3.3 4,6-二苯基-6'-(2,4-二氟苯基)-2,2'-联吡啶的合成 (L-2) | 第23-24页 |
2.3.4 4,6-二苯基-6'-(4-甲酰基苯基)-2,2'-联吡啶 (L-3) | 第24页 |
2.3.5 4,6-二苯基-6'-(4-(9-咔唑基)苯基)-2,2'-联吡啶 (L-4) | 第24-25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5-28页 |
2.4.1 配体的红外吸收光谱 | 第25-26页 |
2.4.2 配体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26-27页 |
2.4.3 配体的荧光光谱 | 第27页 |
2.4.4 配体的电化学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29-51页 |
3.1 原料及实验试剂 | 第29页 |
3.2 配合物的合成 | 第29-31页 |
3.2.1 配合物Re-1 的合成 | 第30页 |
3.2.2 配合物Re-2 的合成 | 第30页 |
3.2.3 配合物Re-3 的合成 | 第30-31页 |
3.2.4 配合物Re-4 的合成 | 第3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3页 |
3.3.1 配合物的单晶结构 | 第31-33页 |
3.3.2 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图谱 | 第33-34页 |
3.3.3 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34页 |
3.3.4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 第34-36页 |
3.3.5 配合物的聚集诱导性质 | 第36-40页 |
3.3.6 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 第40-41页 |
3.3.7 配合物的氧传感性质 | 第41-43页 |
3.4 配合物的理论分析 | 第43-50页 |
3.4.1 配合物的分子基态几何 | 第44-45页 |
3.4.2 配合物的电子结构 | 第45-48页 |
3.4.3 配合物的紫外吸收性质 | 第48-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