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浮游植物 | 第9-10页 |
1.2 浮游植物群落与生物量和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10-13页 |
1.2.1 温度 | 第11页 |
1.2.2 光照 | 第11页 |
1.2.3 营养盐 | 第11-12页 |
1.2.4 pH | 第12页 |
1.2.5 湖泊水动力 | 第12-13页 |
1.2.6 捕食压力 | 第13页 |
1.3 浮游植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 | 第13-15页 |
1.3.1 生物多样性及测度 | 第13-14页 |
1.3.2 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14页 |
1.3.3 生产力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PDR) | 第14-15页 |
1.4 选题缘由和拟解决的问题 | 第15-17页 |
1.4.1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 第16-17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5页 |
2.1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2.1.1 研究区概况 | 第17-18页 |
2.1.2 抚仙湖浮游植物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2.2 采样点 | 第19-20页 |
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0-22页 |
2.3.1 浮游植物定性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0页 |
2.3.2 浮游植物定量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0-21页 |
2.3.3 理化指标样品采集与测定 | 第21-22页 |
2.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2-25页 |
2.4.1 浮游植物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计算 | 第22-23页 |
2.4.2 差异分析和相关分析 | 第23页 |
2.4.3 RDA排序分析 | 第23-25页 |
第3章 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 第25-45页 |
3.1 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优势种 | 第25-26页 |
3.2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变化特征 | 第26-32页 |
3.2.1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 | 第26-28页 |
3.2.2 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特征 | 第28-32页 |
3.3 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32-39页 |
3.3.1 理化因子的时空变化 | 第32-35页 |
3.3.2 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35-36页 |
3.3.3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36-39页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39-45页 |
3.4.1 抚仙湖浮游植物种类与群落结构的变化 | 第39-42页 |
3.4.2 环境因子对抚仙湖浮游植物的影响 | 第42-45页 |
第4章 浮游植物多样性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 第45-57页 |
4.1 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 | 第45-48页 |
4.2 浮游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48-49页 |
4.3 浮游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 | 第49-54页 |
4.3.1 浮游植物 α 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 | 第49-51页 |
4.3.2 浮游植物 β 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 | 第51-54页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54-57页 |
4.4.1 环境因子对抚仙湖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54页 |
4.4.2 系统生产力对抚仙湖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54-5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页 |
5.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