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绪论 | 第13-30页 |
一、选题之缘起 | 第13-21页 |
(一) 体育的反思 | 第15-17页 |
(二) 知识的追问 | 第17-19页 |
(三) 范式的约定 | 第19-21页 |
二、研究之意义 | 第21-23页 |
三、研究的思路与内容安排 | 第23-25页 |
(一) 基本思路 | 第23页 |
(二) 内容安排 | 第23-25页 |
四、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第25-28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8-30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28-29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29-30页 |
第一章 体育与知识——基于知识论体育哲学的文献考察 | 第30-59页 |
一、核心概念辨析 | 第30-46页 |
(一) 认识论与知识论 | 第32-34页 |
(二) 体育与体育学 | 第34-42页 |
(三) 体育理论与体育知识 | 第42-46页 |
二、关于体育知识问题的文献考察 | 第46-59页 |
(一) 体育哲学:“本体论”的导向与“知识论”的遮蔽 | 第46-49页 |
(二) 返璞归真:“体育知识”何以可能? | 第49-52页 |
(三) 疑窦丛生:“知识体系”与“学科体系”之辩 | 第52-54页 |
(四)“知识体系”与“学科体系”辨析 | 第54-59页 |
第二章 体育知识范式的定位——基于库恩范式理论的解读 | 第59-85页 |
一、范式的基本理论 | 第59-68页 |
(一) 范式概念的提出 | 第59-60页 |
(二) 范式内涵的演变 | 第60-65页 |
(三) 范式理论的论争 | 第65-68页 |
二、范式理论在体育哲学领域中的引入 | 第68-78页 |
(一) 范式理论应用于体育哲学领域的合理性 | 第69-72页 |
(二) 范式理论应用于体育哲学领域的可行性 | 第72-75页 |
(三) 范式理论在体育哲学领域的适应性“重塑” | 第75-78页 |
三、范式理论与体育知识的对接与定位 | 第78-85页 |
(一) 体育知识范式的基础 | 第78-80页 |
(二) 体育知识范式的转变 | 第80-82页 |
(三) 体育知识范式的定位 | 第82-85页 |
第三章 体育知识范式的样态 | 第85-123页 |
一、体育知识范式样态概述 | 第85-100页 |
(一) 卡尔·纳瓦尔 | 第86-91页 |
(二) 西格蒙德·罗兰德和迈克·麦克纳姆 | 第91-96页 |
(三) 史蒂夫·埃斯提 | 第96-100页 |
二、体育知识的理性主义范式 | 第100-106页 |
(一) 理性主义的起源及其知识观 | 第100-102页 |
(二) 理性主义知识观在体育中的应用表现 | 第102-104页 |
(三) 理性主义范式的特征分析 | 第104-106页 |
三、体育知识的经验主义范式 | 第106-111页 |
(一) 经验主义的起源及知识观 | 第106-108页 |
(二) 经验主义知识观在体育中的应用表现 | 第108-110页 |
(三) 经验主义范式的特征分析 | 第110-111页 |
四、体育知识的科学主义范式 | 第111-117页 |
(一) 科学主义的起源及知识观 | 第111-113页 |
(二) 科学主义知识观在体育中的应用表现 | 第113-115页 |
(三) 科学主义范式的特征分析 | 第115-117页 |
五、体育知识的主观主义范式 | 第117-123页 |
(一) 主观主义的起源及知识观 | 第117-120页 |
(二) 主观主义知识观在体育中的应用表现 | 第120-121页 |
(三) 主观主义范式的特征分析 | 第121-123页 |
第四章 从知识范式到学科结构——对中国体育学科的哲学审思 | 第123-144页 |
一、从“知识”走向“学科”:关于学科设置需要思考的三个问题 | 第123-130页 |
(一) 学科的出场:设置“学科”的出发点是什么? | 第124-126页 |
(二) 学科的基础:学科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 第126-128页 |
(三) 学科的分类:学科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 第128-130页 |
二、中国体育学科结构的混编现状 | 第130-135页 |
(一)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的“体育” | 第131-132页 |
(二) 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的“体育科学” | 第132-133页 |
(三) 国务院学位办学科分类代码中的“体育学” | 第133-135页 |
三、对中国体育学科结构的哲学审视 | 第135-144页 |
(一) 批判:中国体育学科结构的失衡 | 第135-138页 |
(二) 开新:中国体育学科研究的设想 | 第138-144页 |
余论 | 第144-14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48-162页 |
一、中文部分 | 第148-154页 |
(一) 中文著作类 | 第148-149页 |
(二) 中文译著类 | 第149-151页 |
(三) 中文论文类 | 第151-154页 |
二、英文部分 | 第154-162页 |
(一) 英文著作类 | 第154-158页 |
(二) 英文论文类 | 第158-16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162-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