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缩略词表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55页 |
1.1 氮自由基串联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11-39页 |
1.1.1 自由基的发现和发展 | 第11-14页 |
1.1.2 氮自由基的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3 氮自由基的产生方式 | 第16-32页 |
1.1.4 氮自由基串联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 | 第32-39页 |
1.2 可见光催化氮自由基串联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39-53页 |
1.2.1 光反应的研究背景 | 第39-41页 |
1.2.2 可见光催化反应中的催化剂 | 第41-46页 |
1.2.3 可见光催化的氮自由基串联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 | 第46-53页 |
1.3 小结 | 第53-55页 |
2 可见光催化下氮自由基串联反应的方法学研究 | 第55-73页 |
2.1 课题提出与设计 | 第55-56页 |
2.2 可见光催化氮自由基串联反应的方法学探索 | 第56-63页 |
2.2.1 光反应底物的制备 | 第56-57页 |
2.2.2 可见光催化下氮自由基串联反应的初步探索 | 第57-58页 |
2.2.3 可见光催化下氮自由基串联反应的条件优化 | 第58-63页 |
2.3 可见光催化氮自由基串联反应的方法学研究 | 第63-70页 |
2.3.1 可见光催化下分子内/分子间自由基串联反应方法学研究 | 第63-69页 |
2.3.2 可见光催化氮自由基串联反应的机理研究 | 第69-70页 |
2.4 小结 | 第70-73页 |
3 可见光催化的氮自由基串联反应在吲哚生物碱合成中的应用 | 第73-129页 |
3.1 可见光催化的氮自由基分子内/分子间串联反应在合成Kopsia吲哚生物碱(+)-harmicine中的应用 | 第73-82页 |
3.1.1 吲哚生物碱(+)-harmicine的研究背景 | 第73-77页 |
3.1.2 吲哚生物碱(+)-harmicine的合成 | 第77-82页 |
3.1.3 小结 | 第82页 |
3.2 可见光催化的氮自由基分子内/分子内串联反应在合成夹竹桃科eburnane和schizozygane吲哚生物碱中的应用 | 第82-108页 |
3.2.1 Eburnane和 schizozygane吲哚生物碱的结构特点 | 第82-83页 |
3.2.2 Eburnane和 schizozygane吲哚生物碱的研究背景 | 第83-88页 |
3.2.3 Eburnane和 schizozygane吲哚生物碱的逆合成分析 | 第88-89页 |
3.2.4 胺侧链的合成研究 | 第89-101页 |
3.2.5 Eburnane和 schizozygane吲哚生物碱的合成 | 第101-108页 |
3.2.6 小结 | 第108页 |
3.3 可见光催化的氮自由基分子内/分子间/分子内串联反应在合成吲哚生物碱deserpidine衍生物中的应用 | 第108-123页 |
3.3.1 吲哚生物碱deserpidine的研究背景 | 第109-112页 |
3.3.2 可见光催化的氮自由基分子内/分子间/分子内串联反应的研究思路 | 第112页 |
3.3.3 可见光催化的氮自由基分子内/分子间/分子内串联反应研究及deserpidine衍生物的合成 | 第112-123页 |
3.3.4 小结 | 第12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123-129页 |
4 实验部分 | 第129-231页 |
4.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129页 |
4.2 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 第129-231页 |
参考文献 | 第231-241页 |
附录 | 第241-373页 |
A.作者简历 | 第241页 |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241-242页 |
C.重要化合物图谱 | 第242-371页 |
D.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71-373页 |
致谢 | 第3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