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北京城市治理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兼与上海、广州、南京的比较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城市治理与城市治理能力的内涵第10-11页
        1.2.2 城市治理能力的评价第11-13页
        1.2.3 城市治理的实践第13-15页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3 技术路线图第17-18页
    1.4 本文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 城市治理能力的内涵和分析框架第19-26页
    2.1 治理理论第19页
    2.2 城市治理理论第19-20页
    2.3 城市治理能力的内涵第20-21页
    2.4 城市治理能力的分析框架第21-26页
        2.4.1 城市多元治理主体的整体能力第21-23页
        2.4.2 城市治理过程的制度能力第23-24页
        2.4.3 跨区域城市治理的控制能力第24-26页
第3章 城市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6-32页
    3.1 城市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26-30页
        3.1.1 城市治理能力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第26-27页
        3.1.2 城市治理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第27-30页
    3.2 基于因子分析法城市治理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第30-32页
        3.2.1 因子分析法的相关定义第30-31页
        3.2.2 城市治理能力评价模型构建的过程第31-32页
第4章 北京城市治理能力评价实证研究第32-44页
    4.1 城市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第32-34页
        4.1.1 城市样本选取第32页
        4.1.2 原始数据来源第32-33页
        4.1.3 问卷调查样本特征分析第33-34页
    4.2 北京城市治理能力评价测度第34-39页
        4.2.1 良好的市级政府评价第34-35页
        4.2.2 优良的生态环境评价第35-36页
        4.2.3 社会参与程度评价第36-37页
        4.2.4 完善的法治保障评价第37-38页
        4.2.5 跨区域城市治理评价第38-39页
    4.3 城市治理能力综合评价第39-44页
        4.3.1 数据预处理第39页
        4.3.2 确定公共因子方差贡献率第39-42页
        4.3.3 城市治理能力评价综合得分排名第42-43页
        4.3.4 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44-48页
    5.1 主要结论第44页
    5.2 北京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政策建议第44-48页
        5.2.1 完善城市治理顶层设计第45页
        5.2.2 拓宽社会参与城市治理渠道第45-46页
        5.2.3 构建京津冀跨区域治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第46页
        5.2.4 健全城市治理法律保障机制第46-47页
        5.2.5 加强生态文明城市治理理念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城市治理能力满意度调查问卷第51-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黄金现货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