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基础设施投融资 | 第13-15页 |
1.2.2 融资模式应用 | 第15-16页 |
1.2.3 投资回收与收益补偿 | 第16-17页 |
1.2.4 风险分担 | 第17-18页 |
1.2.5 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2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概述 | 第21-28页 |
2.1 PPP模式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 第21-22页 |
2.2 小城镇输水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 | 第22-24页 |
2.2.1 项目的不确定性 | 第22-23页 |
2.2.2 项目的超前性 | 第23页 |
2.2.3 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 | 第23页 |
2.2.4 维护水源地及下游居民权益性 | 第23页 |
2.2.5 技术的复杂性 | 第23-24页 |
2.2.6 区域协调和共享性 | 第24页 |
2.3 小城镇输水工程建设面临的困境 | 第24-25页 |
2.3.1 投资主体单一,资金筹集难度大 | 第24页 |
2.3.2 规模不足,融资困难 | 第24-25页 |
2.3.3 项目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 | 第25页 |
2.4 小城镇输水工程项目PPP模式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2.4.1 缓解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 | 第25页 |
2.4.2 改变了项目完全被政府部门垄断的局面 | 第25-26页 |
2.4.3 有效化解地方债务解决政府部门腐败 | 第26页 |
2.5 小城镇输水工程项目PPP模式的可行性 | 第26-28页 |
2.5.1 国内的政策环境给予PPP模式发展空间 | 第26-27页 |
2.5.2 国家拓宽PPP模式的应用领域 | 第27页 |
2.5.3 小城镇输水工程项目公益和收益属性并存 | 第27页 |
2.5.4 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越来越完善 | 第27-28页 |
3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融资模式选择 | 第28-43页 |
3.1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运作 | 第28-32页 |
3.1.1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运作流程 | 第28-31页 |
3.1.2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运作模式 | 第31页 |
3.1.3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融资结构 | 第31-32页 |
3.2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的融资模式 | 第32-35页 |
3.2.1 融资模式选择的重要性 | 第32-33页 |
3.2.2 小城镇输水工程项目PPP适用的融资模式 | 第33-35页 |
3.3 小城镇输水工程项目PPP融资模式比选 | 第35-43页 |
3.3.1 PPP融资模式比选方法确定 | 第35-36页 |
3.3.2 PPP融资模式比选指标体系建立 | 第36-38页 |
3.3.3 PPP融资模式的比选过程和结果 | 第38-43页 |
4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投资回收与收益补偿机制 | 第43-49页 |
4.1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投资回收机制 | 第43-44页 |
4.1.1 工程项目常见投资回收模式 | 第43-44页 |
4.1.2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投资回收模式 | 第44页 |
4.2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投资回收风险 | 第44-45页 |
4.3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收益补偿的重要性 | 第45-46页 |
4.4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收益补偿机制 | 第46-49页 |
4.4.1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收益补偿依据 | 第46页 |
4.4.2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收益补偿思路 | 第46-49页 |
5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风险分担机制 | 第49-60页 |
5.1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 第49-56页 |
5.1.1 风险识别方法 | 第49-50页 |
5.1.2 主要风险因素 | 第50-56页 |
5.2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风险分担原则 | 第56-57页 |
5.3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风险分担流程 | 第57-59页 |
5.4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风险分担方案 | 第59-60页 |
6 小城镇输水工程PPP项目应用案例 | 第60-69页 |
6.1 铅山县小城镇输水工程项目概况 | 第60-61页 |
6.1.1 输水工程建设背景 | 第60-61页 |
6.1.2 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 第61页 |
6.2 铅山县小城镇输水工程PPP模式的必要性 | 第61-62页 |
6.2.1 应用PPP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资金不足 | 第61-62页 |
6.2.2 应用PPP模式能够有效提升项目效益 | 第62页 |
6.2.3 应用PPP模式能够改变原有融资模式 | 第62页 |
6.3 PPP模式运作方式及融资模式 | 第62-64页 |
6.3.1 工程项目PPP模式运作程序 | 第62-63页 |
6.3.2 工程项目PPP模式融资结构 | 第63-64页 |
6.3.3 工程项目PPP模式交易结构 | 第64页 |
6.4 项目的投资回收与收益补偿机制 | 第64-66页 |
6.4.1 项目的投资回收机制 | 第64-65页 |
6.4.2 项目的收益补偿机制 | 第65-66页 |
6.5 项目的风险分担机制 | 第66-68页 |
6.6 案例总结 | 第68-69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69-72页 |
7.1 结论 | 第69-70页 |
7.2 建议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