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引言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专家辅助人管理必要性分析 | 第14-21页 |
| 一、从专家辅助人的角色定位分析 | 第14-16页 |
| 二、从专家辅助人的功能分析 | 第16-17页 |
| 三、从专家辅助人的行业属性分析 | 第17-18页 |
| 四、从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实际运转分析 | 第18-21页 |
| 第二章 专家辅助人主体资格 | 第21-28页 |
| 一、国外类似制度中关于主体资格的规定 | 第21-23页 |
| (一)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 | 第21-22页 |
| (二)意大利技术顾问制度 | 第22页 |
| (三)诉讼辅佐人制度 | 第22-23页 |
| 二、我国专家辅助人主体资格 | 第23-28页 |
| (一)司法实践中我国专家辅助人主体资格 | 第23-24页 |
| (二)我国司法鉴定实践 | 第24-25页 |
| (三)专家辅助人分类 | 第25-26页 |
| (四)专家辅助人主体资格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专家辅助人管理模式 | 第28-32页 |
| 一、法律管理主导型 | 第28-29页 |
| 二、行政管理主导型 | 第29页 |
| 三、行业管理主导型 | 第29-30页 |
| 四、三种管理模式的分析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建立我国专家辅助人管理制度的具体设想 | 第32-39页 |
| 一、法律管理方面 | 第32-34页 |
| (一)明确规定专家辅助人资格 | 第32-33页 |
| (二)明确法律责任,提高法律的威慑力 | 第33-34页 |
| 二、行政管理方面 | 第34-36页 |
| (一)制定《专家辅助人登记管理办法》 | 第34-36页 |
| (二) 建立专家辅助人机构管理制度 | 第36页 |
| 三、审判管理方面 | 第36-38页 |
| (一)完善专家证据开示制度 | 第36-37页 |
| (二)建立非司法鉴定专家辅助人库,加强法庭选任干预 | 第37-38页 |
| 四、行业管理方面 | 第38-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