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3-22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页
        1.1.2 选题意义第13-15页
    1.2 文献综述第15-20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第20-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页
        1.3.3 创新之处第20-21页
    1.4 "互联网+"背景下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成效第21-22页
第2章 "互联网+"及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内涵第22-31页
    2.1 "互联网+"的内涵及特点第22-25页
        2.1.1 "互联网+"的内涵第22页
        2.1.2 "互联网+"的特点第22-25页
            2.1.2.1 打造开放生态圈,鼓励创新第22-23页
            2.1.2.2 倡导跨界与融合,万物互联第23-24页
            2.1.2.3 重视个性及体验,尊重人性第24-25页
            2.1.2.4 工作中去中心化,追求平等第25页
    2.2 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及其有效性的内涵第25-31页
        2.2.1 施工企业的概念及特色第25-26页
        2.2.2 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内涵第26-31页
第3章 "互联网+"背景下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第31-46页
    3.1 工作理念尚未形成, "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认知水准有待加强第31-35页
        3.1.1 "互联网+"认知不足,忽视对"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运用第31-33页
        3.1.2 政工工作经验欠缺,忽视对"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建设第33-35页
    3.2 工作对象未能全面普及,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不足第35-40页
        3.2.1 员工出现群体差异,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公平性第35-37页
        3.2.2 未能建立实时连接,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即时性第37-38页
        3.2.3 企业内部交流阻滞,缺乏思想政治工作和谐氛围第38-39页
        3.2.4 工作对象忽略基层,缺乏对员工个体需求的关注第39-40页
    3.3 工作形式拘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缺乏创新第40-46页
        3.3.1 工作载体受限,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多样性第41页
        3.3.2 工作方式较少,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第41-43页
        3.3.3 工作形式单调,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性第43-44页
        3.3.4 工作效率较低,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动态性第44-46页
第4章 提高"互联网+"背景下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措施第46-59页
    4.1 培养工作理念,加深"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认知第46-50页
        4.1.1 加强"互联网+"认知,促进"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第46-47页
        4.1.2 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提高政工人员的工作水平第47-48页
        4.1.3 重视企业文化熏陶作用,继承发扬宣传的引领作用第48-49页
        4.1.4 重视员工的需求与体验,开展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第49-50页
    4.2 实施全方位连接,扩大"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范围第50-54页
        4.2.1 弱化主客体意识,实施平行连接的思想政治工作第50-51页
        4.2.2 发挥政工连接功能,注重与员工建立无缝对接第51-52页
        4.2.3 促进职工内部交流,创造和谐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第52-54页
        4.2.4 倡导差异化的工作,加强与企业特殊员工连接第54页
    4.3 追求跨界与融合,创新"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第54-59页
        4.3.1 创新工作载体,发挥互联网传播优势第55-56页
        4.3.2 创新工作方式,灌输与渗透方式并存第56-57页
        4.3.3 创新工作内容,依托于企业专业优势第57-59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5.1 总结第59-60页
    5.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1第64-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工业机器人视觉特征提取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压电陶瓷的柔性机械臂抑振方法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