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中国工艺美术论文--图案集论文

中国民间印刷图形形式语言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4页
    1.1 课题来源第13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7页
        1.2.1 课题研究方法的创新意义第13-15页
        1.2.2 课题的理论创新意义第15-16页
        1.2.3 课题现实意义第16-17页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7-32页
        1.3.1 国内外民间工艺思想相关研究概况第18-21页
        1.3.2 民间美术的理论研究第21-23页
        1.3.3 国内外中国民间印刷图形相关研究概况第23-30页
        1.3.4 国内外美术理论中形式语言相关研究第30-32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32-33页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3-34页
第二章 中国传统印刷术与民间印刷图形第34-157页
    2.1 中国传统印刷术源流第34-36页
        2.1.1 中国传统印刷术起源第34-35页
        2.1.2 中国传统印刷术发展脉络第35-36页
    2.2 中国民间印刷图形概念的厘清第36-61页
        2.2.1 民间文化的概念第36-58页
        2.2.2 印刷图形的解析第58-61页
    2.3 中国民间印刷图形主要类别第61-83页
        2.3.1 年俗中的“年画”第61-74页
        2.3.2 纸马与风马第74-78页
        2.3.3 画谱、墨谱、笺谱第78-82页
        2.3.4 游戏用品第82-83页
    2.4 民间印刷图形象征意义分类第83-157页
        2.4.1 中国民间印刷图形的民间信仰象征第92-124页
        2.4.2 中国民间印刷图形的道德教化象征第124-139页
        2.4.3 中国民间印刷图形的生活礼俗象征第139-157页
第三章 “形式与内容”的东西方解读第157-183页
    3.1 西方“形式与内容”相关理论第157-167页
        3.1.1 西方哲学本体论第157-164页
        3.1.2 形式与内容第164-166页
        3.1.3 形式美理论第166-167页
    3.2 中国“形式与内容”相关理论第167-171页
        3.2.1 中国哲学本体论第167-169页
        3.2.2 中国古代文论、画论的形式观第169-171页
    3.3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象”认识论第171-177页
        3.3.1 “仰观俯察”的认识论第172-173页
        3.3.2 “以身度天”认识论第173页
        3.3.3 “格物致知”认识论第173-176页
        3.3.4 “象”认知循环链第176-177页
    3.4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象”造物论第177-183页
        3.4.1 “制器尚象”造物论第177-180页
        3.4.2 “象”造物循环链第180-183页
第四章 中国民间印刷图形形式语言审美价值第183-210页
    4.1 中国民间印刷图形的“材质美”第183-195页
        4.1.1 中国民间印刷图形的纸张材料第183-190页
        4.1.2 中国民间印刷图形的颜料第190-195页
    4.2 中国民间印刷图形的“工艺美”第195-206页
    4.3 中国民间印刷图形的“技术美”第206-210页
第五章 中国民间印刷图形形式语言的意象第210-232页
    5.1 中国民间印刷图形形式语言“言外之意”第210-222页
    5.2 中国民间印刷图形形式语言“言外之意”第222-228页
    5.3 中国民间印刷图形形式语言的意象美第228-23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232-238页
    6.1 结论第232-233页
    6.2 展望第233-238页
参考文献第238-244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244-245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第245-246页
致谢第246-247页

论文共2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烯的若干力学行为研究
下一篇: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