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基于CHNS的中国农村家庭贫困水平的模糊测度研究

内容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1-16页
        一、关于贫困内涵的研究现状第12页
        二、关于贫困度量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模糊贫困的研究现状第13-16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第16-17页
        一、研究思路第16页
        二、研究方法第16页
        三、写作框架第16-17页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17-18页
        一、本文的创新点第17页
        二、本文的不足点第17-18页
第二章 贫困理论及贫困测度方法述评第18-24页
    第一节 贫困线的划分第18-20页
        一、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第18页
        二、主观贫困线和客观贫困线第18-19页
        三、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第19页
        四、特困线、温饱线和脱贫线第19-20页
    第二节 贫困线的测度第20-24页
        一、预算标准法第20-21页
        二、1天1美元第21页
        三、马丁法第21页
        四、恩格尔系数法第21-22页
        五、收入比例法第22页
        六、生活形态法第22-24页
第三章 中国农村家庭贫困水平的模糊测度第24-38页
    第一节 贫困模糊指数的计算方法第24-28页
        一、贫困线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第24-25页
        二、一维模糊指数第25-28页
    第二节 基于CHNS的中国农村家庭贫困水平的模糊测度第28-38页
        一、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描述性分析第28-29页
        二、中国农村居民家庭贫困线与贫困模糊指数第29-34页
        三、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扶贫资金分配方法第34-38页
第四章 主要结论和相关建议第38-45页
    第一节 主要结论第38-40页
        一、各因素有差异的影响人均收入水平第38页
        二、全国农村的食物贫困线与扶贫标准相近第38页
        三、各省的农村居民贫困线差异较大第38-39页
        四、贫困模糊指数比二分法更真实反应农村贫困程度第39页
        五、全国农村居民贫困程度普遍较低但贫困发生率较高第39-40页
    第二节 相关的建议第40-45页
        一、重点扶持轻度贫困家庭第40-41页
        二、积极帮助中度贫困家庭第41-42页
        三、政府救助重度贫困家庭第42页
        四、从多方面辅助贫困家庭脱贫第42-45页
附录第4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道德冷漠社会负效应的规制研究
下一篇:转型期政府诚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