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程序设计论文

基于内核对象链接关系的内存取证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5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5-17页
第2章 内存取证技术概述第17-27页
    2.1 内存取证的相关概念第17-19页
        2.1.1 定义描述第17-18页
        2.1.2 内存取证的分类第18页
        2.1.3 内存取证的原则第18-19页
        2.1.4 内存取证的模型第19页
    2.2 内存镜像的获取第19-22页
        2.2.1 基于硬件的获取第19-20页
        2.2.2 基于软件的获取第20-22页
        2.2.3 基于虚拟化的获取第22页
        2.2.4 基于冷启动的获取第22页
    2.3 内存取证的分析第22-25页
        2.3.1 镜像信息分析第23页
        2.3.2 内存进程与线程数据分析第23-24页
        2.3.3 内存注册表信息取证第24页
        2.3.4 网络端口信息取证第24-25页
        2.3.5 进程数据区取证第25页
    2.4 内存取证工具比较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常用内核对象数据结构及其链接关系获取第27-43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相关数据结构第27-32页
        3.2.1 Eprocess 结构第27-28页
        3.2.2 KPCR 结构第28-29页
        3.2.3 Kdbg 结构第29-31页
        3.2.4 PEB 结构第31-32页
    3.3 Windows 内存管理机制第32-35页
        3.3.1 Windows 进程虚拟地址空间分布第32-33页
        3.3.2 Windows 虚拟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转换第33-35页
    3.4 基于魔数的内核对象识别第35-37页
        3.4.1 魔数信息的获取第35-36页
        3.4.2 魔数的验证与数字签名第36-37页
    3.5 内核对象的链接关系的分析第37-38页
        3.5.1 基于内核对象链接关系的信息获取第37-38页
        3.5.2 基于内核对象链接关系的信息相互验证第38页
    3.6 实验设计第38-42页
        3.6.1 实验环境第38页
        3.6.2 实验分析第38-42页
    3.7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基于内核对象链接关系的系统运行时信息取证第43-61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系统运行进程以及线程信息的获取第43-46页
        4.2.1 获取方法第43-45页
        4.2.2 获取步骤第45-46页
    4.3 进程调用 Dll 和系统模块获取第46-47页
        4.3.1 获取方法第46-47页
        4.3.2 获取步骤第47页
    4.4 注册表信息获取第47-49页
        4.4.1 获取方法第47-48页
        4.4.2 获取步骤第48-49页
    4.5 内存中文档信息的恢复第49-52页
        4.5.1 恢复方法第49-51页
        4.5.2 恢复步骤第51-52页
    4.6 验证实验第52-58页
        4.6.1 实验环境第52页
        4.6.2 真实机器镜像第52-57页
        4.6.3 公开镜像实验第57-58页
        4.6.4 实验分析及其对比实验第58页
    4.7 本章小结第58-61页
第5章 Ms-Win7 内存取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61-67页
    5.1 系统构架与设计第61-62页
        5.1.1 设计目标及原则第61页
        5.1.2 基本功能分析第61-62页
        5.1.3 系统构架第62页
    5.2 系统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第62-63页
        5.2.1 镜像获取模块第62-63页
        5.2.2 分析取证模块第63页
    5.3 验证实验第63-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67页
    6.2 今后工作展望第67-69页
致谢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附录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通道DSP轮对磨耗在线检测系统实现
下一篇:轮对轮辋厚度参数检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