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人工湿地结构设计及其水力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人工湿地概述 | 第10-15页 |
1.2.1 人工湿地的概念 | 第10页 |
1.2.2 人工湿地的分类 | 第10-12页 |
1.2.3 人工湿地的构造 | 第12页 |
1.2.4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 第12-14页 |
1.2.5 人工湿地水力学特性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人工湿地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3.1 人工湿地发展沿革 | 第15-16页 |
1.3.2 国外人工湿地水力学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3 国内人工湿地水力学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8-19页 |
1.4.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页 |
1.5 技术路线和创新性 | 第19-22页 |
1.5.1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5.2 创新性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试验湿地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 第22-36页 |
2.1 人工湿地的设计 | 第22-24页 |
2.2 试验湿地系统设计 | 第24-30页 |
2.2.1 湿地类型 | 第25页 |
2.2.2 结构与尺寸 | 第25-28页 |
2.2.3 布水方式 | 第28页 |
2.2.4 进、出水控制 | 第28页 |
2.2.5 基质填料 | 第28-29页 |
2.2.6 植物配置 | 第29-30页 |
2.3 试验湿地基本水力学参数 | 第30-33页 |
2.3.1 基质渗透系数测定 | 第30-31页 |
2.3.2 处理单元孔隙度测定 | 第31-32页 |
2.3.3 水流、水位控制 | 第32-33页 |
2.3.4 水力负荷控制 | 第33页 |
2.3.5 水力停留时间控制 | 第33页 |
2.4 试验平台现场条件 | 第33-36页 |
2.4.1 地理位置 | 第33-34页 |
2.4.2 气候条件 | 第34页 |
2.4.3 试验用水水质 | 第34页 |
2.4.4 水质监测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第三章 试验湿地系统水力特性研究 | 第36-54页 |
3.1 运行深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6-39页 |
3.1.1 条件及方法 | 第36-37页 |
3.1.2 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3.2 水力负荷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9-44页 |
3.2.1 条件及方法 | 第40页 |
3.2.2 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3.3 布水方式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4-47页 |
3.3.1 条件及方法 | 第44页 |
3.3.2 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3.4 水力停留时间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7-51页 |
3.4.1 条件及方法 | 第47-48页 |
3.4.2 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3.5 试验研究工程意义 | 第51-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试验湿地系统水力模拟研究 | 第54-66页 |
4.1 湿地水力模型概述 | 第54-57页 |
4.1.1 衰减模型 | 第54页 |
4.1.2 一级(零级)动力学模型 | 第54-56页 |
4.1.3 Monod 模型 | 第56页 |
4.1.4 达西流条件下水动力学模型 | 第56-57页 |
4.2 湿地系统水动力模拟与分析 | 第57-63页 |
4.2.1 进水浓度效应研究 | 第58-60页 |
4.2.2 模拟与优化 | 第60-63页 |
4.3 湿地运行管理优化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