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4-18页 |
1.1.1 联网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 | 第14-15页 |
1.1.2 信息中心网络 | 第15-18页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1.3 论文的主要贡献和组织结构 | 第20-24页 |
1.3.1 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20-21页 |
1.3.2 文章组织结构 | 第21-24页 |
第二章 CCN与网内缓存研究概述 | 第24-48页 |
2.1 CCN概述 | 第24-33页 |
2.1.1 体系架构 | 第24-26页 |
2.1.2 关键技术研究 | 第26-29页 |
2.1.3 实验与仿真平台 | 第29-33页 |
2.2 CCN网内缓存研究 | 第33-47页 |
2.2.1 网络缓存技术的演化 | 第33-35页 |
2.2.2 CCN网内缓存系统的特点 | 第35-38页 |
2.2.3 CCN网内缓存研究内容 | 第38-4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基于节点状态和内容需求度的网内缓存决策策略 | 第48-70页 |
3.1 引言 | 第48-49页 |
3.2 CCN路径缓存模型和相关技术 | 第49-53页 |
3.2.1 相关研究 | 第49页 |
3.2.2 系统模型 | 第49-50页 |
3.2.3 节点中心性度量 | 第50-53页 |
3.3 基于节点介数和缓存更替率的BetwRep缓存策略 | 第53-57页 |
3.3.1 ALWAYS与Betw路径缓存策略分析 | 第53-54页 |
3.3.2 BetwRep缓存策略核心思想 | 第54-55页 |
3.3.3 BetwRep缓存策略的实现 | 第55-57页 |
3.4 基于节点状态和内容需求度的概率缓存策略ST-REQ | 第57-63页 |
3.4.1 ST-REQ策略的有关度量 | 第57-61页 |
3.4.2 概率缓存策略ST-REQ | 第61-63页 |
3.5 仿真分析 | 第63-66页 |
3.5.1 仿真环境和参数配置 | 第63-64页 |
3.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70页 |
第四章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多参数缓存决策策略 | 第70-96页 |
4.1 引言 | 第70-71页 |
4.2 相关研究与系统描述 | 第71-73页 |
4.2.1 相关研究 | 第71页 |
4.2.2 系统模型 | 第71-72页 |
4.2.3 GRAD策略的整体思路流程图 | 第72-73页 |
4.3 相关数学理论和方法 | 第73-78页 |
4.3.1 层次分析法 | 第73-76页 |
4.3.2 灰色关联分析法 | 第76-78页 |
4.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缓存策略 | 第78-89页 |
4.4.1 多参数定义 | 第79-82页 |
4.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参数权重确定 | 第82-85页 |
4.4.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缓存策略 | 第85-89页 |
4.5 仿真分析 | 第89-93页 |
4.5.1 仿真环境和参数配置 | 第89-91页 |
4.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91-9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3-96页 |
第五章 基于请求影响度和能耗的节点缓存空间分配策略 | 第96-116页 |
5.1 引言 | 第96-97页 |
5.2 基于请求影响度RID的路径缓存分配策略 | 第97-100页 |
5.2.1 基于RID的节点重要性分析 | 第98-99页 |
5.2.2 基于请求影响度的缓存分配策略 | 第99-100页 |
5.3 基于能耗最小的缓存空间优化分配策略 | 第100-105页 |
5.3.1 CCN中能耗问题的研究 | 第100-102页 |
5.3.2 基于最小能耗的缓存资源优化分配策略 | 第102-105页 |
5.4 仿真分析 | 第105-113页 |
5.4.1 基于请求影响度的缓存分配性能分析 | 第105-106页 |
5.4.2 缓存判决策略对于缓存分配的影响分析 | 第106-109页 |
5.4.3 基于最小能耗的缓存分配性能分析 | 第109-11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3-116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116-120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16-117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17-120页 |
附录 缩略语表 | 第120-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