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智能机翼的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1.2.1 智能变体飞行器概念的由来 | 第10页 |
1.2.2 智能机翼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1.2.2.1 智能机翼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1.2.2.2 智能机翼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3 智能扭转机翼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3.1 智能扭转机翼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2 智能扭转机翼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椭圆翼型低速气动特性分析 | 第21-33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Spalart-Allmaras 模型简介 | 第21-22页 |
2.2.2 初始条件 | 第22页 |
2.2.3 边界条件 | 第22-23页 |
2.2.4 低速翼型的气动特性 | 第23-24页 |
2.3 椭圆翼型的设计 | 第24-26页 |
2.4 椭圆翼型低速气动特性数值分析 | 第26-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智能结构驱动性能试验 | 第33-40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智能扭转机翼结构的设计 | 第33-34页 |
3.3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智能结构驱动性能试验 | 第34-39页 |
3.3.1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智能驱动结构扭转角度与电压的关系 | 第36-37页 |
3.3.2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智能结构驱动扭转角度的累加效果 | 第37-38页 |
3.3.3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粘贴位置对于其智能结构扭转角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负泊松比蜂窝结构及其力学性能 | 第40-56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负泊松比蜂窝结构面内变形理论分析 | 第40-46页 |
4.2.1 负泊松比蜂窝结构 1 方向均布应力拉伸面内变形理论分析 | 第40-43页 |
4.2.2 负泊松比蜂窝结构 2 方向均布应力拉伸面内变形理论分析 | 第43-46页 |
4.3 负泊松比蜂窝结构的制备 | 第46-48页 |
4.3.1 模具的制作 | 第46-47页 |
4.3.2 蜂窝纸条固化成型 | 第47-48页 |
4.3.3 蜂窝的粘接成型 | 第48页 |
4.4 蜂窝泊松比的测量 | 第48-51页 |
4.5 芳纶纸-环氧树脂层合薄膜拉伸试验 | 第51-54页 |
4.6 负泊松比蜂窝结构平压试验 | 第54-5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智能可扭转机翼性能测试 | 第56-65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负泊松比蜂窝智能结构扭转性能试验 | 第56-60页 |
5.2.1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负泊松比蜂窝智能结构扭转角度与电压的关系 | 第56-58页 |
5.2.2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负泊松比蜂窝智能驱动结构扭转角度的累加效果 | 第58-59页 |
5.2.3 MFC 粘贴位置对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负泊松比蜂窝智能结构扭转角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5.3 智能扭转机翼结构的扭转性能试验 | 第60-64页 |
5.3.1 智能扭转机翼扭转角度与电压的关系 | 第60-61页 |
5.3.2 智能扭转机翼扭转角的累加效果 | 第61-62页 |
5.3.3 MFC 粘贴位置对于智能扭转机翼扭转角度的影响 | 第62-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