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民营企业政治关系与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 第17-34页 |
2.1 民营企业建立政治关系的制度背景及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2.1.1 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缺陷 | 第17-18页 |
2.1.2 民营企业建立政治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1.3 民营企业建立政治关系的经济效应 | 第20-22页 |
2.2 政治关系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2.2.1 政治关系的界定 | 第22-23页 |
2.2.2 政治关系的衡量方法 | 第23-24页 |
2.3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 第24-31页 |
2.3.1 盈余管理的界定 | 第24-25页 |
2.3.2 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25-27页 |
2.3.3 盈余管理的衡量方法 | 第27-31页 |
2.4 政治关系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差异分析及假设提出 | 第31-33页 |
2.4.1 政治关系与盈余管理 | 第31页 |
2.4.2 关键高管的政治关系与盈余管理 | 第31-32页 |
2.4.3 不同公司治理水平下政治关系与盈余管理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 第34-50页 |
3.1 变量说明和模型设计 | 第34-37页 |
3.1.1 研究变量说明 | 第34-36页 |
3.1.2 研究模型设计 | 第36-37页 |
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7-38页 |
3.3 控制变量 G 的判定 | 第38-42页 |
3.3.1 评价变量的选取及定义 | 第38页 |
3.3.2 公司治理指数的计算 | 第38-41页 |
3.3.3 公司治理指数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3.3.4 分组样本 T 检验 | 第42页 |
3.4 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42-45页 |
3.5 回归分析 | 第45-49页 |
3.5.1 政治关系与盈余管理 | 第45-46页 |
3.5.2 关键高管的政治关系与盈余管理 | 第46-47页 |
3.5.3 不同公司治理水平下政治关系与盈余管理 | 第47-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实证结果的分析与政策建议 | 第50-54页 |
4.1 实证结果的分析 | 第50-51页 |
4.1.1 政治关系与盈余管理关系实证结果的解释 | 第50页 |
4.1.2 关键高管的政治关系与盈余管理关系实证结果的解释 | 第50-51页 |
4.1.3 不同公司治理水平下政治关系与盈余管理关系实证结果的解释 | 第51页 |
4.2 政策建议 | 第51-53页 |
4.2.1 对上市民营企业的建议 | 第51-52页 |
4.2.2 对投资者的建议 | 第52页 |
4.2.3 对政府的建议 | 第52-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