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

和谐社会下道德法律化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一、道德法律化的界定第11-14页
 (一) 道德法律化的概念第11页
 (二) 道德法律化的基本特征第11-14页
  1. 道德的法律化具有很强的主体性第11-12页
  2. 合理性和现实性在道德法律化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第12页
  3. 道德法律化的客观规律第12-14页
二、法治与德治的唯物辩证关系第14-19页
 (一) 德治与法治双向互动,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第14-16页
 (二) 德治与法治的紧密结合是人类社会法律发展史的经验总结第16页
 (三)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法治与德治的紧密结合第16-17页
 (四) 努力探索法治与德治有机融合的和谐之路第17-19页
三、道德法律化的历史分析第19-22页
 (一) 道德法律化产生的历史渊源第19页
 (二) 中国封建社会以儒家为代表的道德法律化思想第19-20页
 (三) 近代以来的道德法律化思想第20-22页
四、对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分析与总结第22-27页
 (一) 道德法律化的前提和基础是法律和道德的内在同一性第22-24页
  1. 正义第22页
  2.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基本逻辑性第22-23页
  3. 运行机制第23-24页
 (二) 道德法律化的重要条件是法律与道德的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第24-25页
 (三) 道德法律化的良好基础是对历史和现实的经验的吸收和借鉴第25-27页
五、道德法律化的限度分析第27-34页
 (一) 道德法律化存的制约因素第27-31页
  1. 法律与道德在内涵和功能上的不同第27-28页
  2. 现实限度与逻辑限度的不同步性第28-29页
  3. 道德法律化过程中的消极影响第29-31页
 (二) 道德法律化的适当性与合理性即“限度”的要求第31-34页
六、道德法律化的途径第34-40页
 (一) 实现道德法律化途径之一就是立法行为的实施第34页
 (二) 道德法律化实现的途径之二就是加强国家的制度建设第34-37页
 (三) 通过道德体系的建设支持国家法制的建设是实现道德法律化的又一个重要途径第37-38页
 (四) 大力弘扬法律化的道德文化是实现道德法律化的又一个重要途径第38-40页
结束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后记第44-4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
下一篇:河北省农民法律意识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