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14页
 (一)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2页
 (二) 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突破点第12-13页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3-14页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概述第14-20页
 (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的概念和内涵第14-16页
  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含义第14-15页
  2. 法制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的内涵第15-16页
 (二) 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6-20页
  1. 完善农村法制建设,为“生产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第17页
  2. 实现“生活宽裕”,农村法制建设不可或缺第17页
  3. 促进“乡风文明”,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第17-18页
  4. 全面实现“村容整洁”,必须依法保护农村环境第18页
  5. “管理民主”,彰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第18-20页
二、我国新农村法制建设现状分析第20-30页
 (一) 我国新农村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第20-22页
  1. 完善了农村立法,做到有法可依第20页
  2. 强化农村执法,维护了农民权益第20-21页
  3. 农村执法监督初见成效第21页
  4. 司法保护有力,彰显人文关怀第21页
  5. 农民法律意识逐步增强,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第21-22页
 (二) 新农村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第22-30页
  1. 农村立法滞后,权利义务不对称第22-23页
  2. 农村执法问题重重,困境明显第23-24页
  3. 农村司法环境差,农民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第24-26页
  4. 农民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有待加强第26-28页
  5. 政府关注度不够,管理缺失第28-30页
三、 我国新农村法制建设的完善建议第30-41页
 (一) 明确农村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具体原则第30-31页
  1. 新农村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第30-31页
  2. 新农村法制建设的原则第31页
 (二) 加强农村立法,健全立法机制第31-33页
  1. 加强农村立法,完善法律保障第31-32页
  2. 关注基本国情,立法体现农村特色第32页
  3. 重视农村习惯法,确保国家法律效力第32-33页
 (三) 完善农村执法机制,严格执法程序第33-34页
  1. 规范农村执法主体,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第33页
  2. 规范农村执法行为,为农村执法提供制度保障第33页
  3.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建立高素质执法队伍第33-34页
  4. 解决农村执法人员待遇,改善执法条件第34页
  5. 完善农村执法监督,提高监督效能第34页
 (四) 健全农村司法制度,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第34-36页
  1. 加强农村的人民法庭建设第34-35页
  2. 充分发挥乡镇司法所功能第35页
  3. 促进司法独立,提高农村法治水平第35-36页
  4. 降低农民诉讼成本,排除农民诉讼障碍第36页
 (五) 普及法制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素质第36-39页
  1. 提高农民素质,培育高素质农民第37页
  2. 立足农村实际,确定新农村普法内容第37页
  3. 创新普法形式,加速新农村普法进程第37页
  4. 加大经费投入,普法面向全体农民第37-38页
  5. 发展农村地区的社会文化事业,改善农村地区的人文环境第38页
  6. 着重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推进农村自治的制度化与法律化第38-39页
 (六) 完善农村社保体系,为新农村法制建设提供物质支撑第39页
 (七) 构建农村非政府组织体系,助推新农村法制建设第39-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附录第44-46页
后记第46-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村民自治与宗教关系研究--对冀南农村宗教现象的考察与反思
下一篇:和谐社会下道德法律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