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7-26页 |
1.1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第7-9页 |
1.2 原子在强激光场中的电离 | 第9-13页 |
1.3 高次谐波产生 | 第13-25页 |
1.3.1 高次谐波辐射研究的意义 | 第14-17页 |
1.3.2 高次谐波辐射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 | 第17-20页 |
1.3.3 高次谐波辐射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 第20-23页 |
1.3.4 处理单原子响应的常见方法 | 第23-25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 | 第26-44页 |
2.1 在电偶极近似下的含时Schrodinger 方程 | 第26-29页 |
2.2 求解含时Schrodinger 方程的几种理论方法 | 第29-33页 |
2.2.1 Floquet 理论 | 第31-32页 |
2.2.2 直接数值积分方法 | 第32页 |
2.2.3 本征态展开方法 | 第32-33页 |
2.3 用标准中心差分方法求解含时Schrodinger 方程 | 第33-41页 |
2.3.1 一维含时Schrodinger 方程 | 第34-35页 |
2.3.2 原子模型 | 第35-36页 |
2.3.3 激光场 | 第36-37页 |
2.3.4 Crank-Nicholson 中心差分算法 | 第37-41页 |
2.4 电子的含时波函数与物理量 | 第41-43页 |
2.5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高次谐波平台的延展 | 第44-59页 |
3.1 单原子的高次谐波发射与“三步”模型 | 第44-47页 |
3.2 联合两原子模型的高次谐波发射 | 第47-53页 |
3.3 联合两原子模型发射高次谐波的机制 | 第53-58页 |
3.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延展的谐波平台的选频提高 | 第59-79页 |
4.1 影响谐波效率的因素 | 第60-61页 |
4.2 采用组合激光脉冲实现选频提高 | 第61-67页 |
4.3 从波包动力学的观点解释选频提高 | 第67-72页 |
4.4 选频提高与两束脉冲之间的相位、强度比以及脉宽的关系 | 第72-78页 |
4.5 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单一的X 射线波段阿秒脉冲的产生 | 第79-87页 |
5.1 产生阿秒脉冲的技术和方法 | 第80-82页 |
5.2 脉宽为60as 的较高强度的孤立阿秒脉冲的产生 | 第82-86页 |
5.3 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91页 |
6.1 本论文工作的主要结论 | 第87-89页 |
6.2 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摘要 | 第105-110页 |
Abstract | 第110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