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协调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及换乘协调理论 | 第19-35页 |
2.1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 | 第19-26页 |
2.1.1 换乘站型式与线路的关系 | 第19-23页 |
2.1.2 换乘方式分类与对比 | 第23-25页 |
2.1.3 换乘方式选择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2.2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协调基本理论 | 第26-29页 |
2.2.1 协调的含义 | 第26-27页 |
2.2.2 协调的特点 | 第27页 |
2.2.3 协调的原理 | 第27-28页 |
2.2.4 换乘协调的目标 | 第28-29页 |
2.3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协调影响因素 | 第29-34页 |
2.3.1 换乘站客流因素影响分析 | 第29-31页 |
2.3.2 换乘设施影响分析 | 第31-32页 |
2.3.3 列车组织影响分析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时间研究 | 第35-47页 |
3.1 站台乘客候车时间研究 | 第35-40页 |
3.1.1 单一交路运行时车站乘客候车时间 | 第36页 |
3.1.2 大小交路运行时车站乘客候车时间 | 第36-38页 |
3.1.3 同站台换乘方式下候车时间 | 第38-39页 |
3.1.4 非同站台换乘方式下候车时间 | 第39-40页 |
3.2 乘客站内走行时间研究 | 第40-46页 |
3.2.1 换乘走行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3.2.2 换乘走行时间数据采集 | 第41-43页 |
3.2.3 换乘走行时间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43-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换乘站列车接续优化模型与算法 | 第47-64页 |
4.1 单个换乘站列车接续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4.1.1 模型条件假设 | 第47页 |
4.1.2 模型基本概念定义 | 第47页 |
4.1.3 模型符号说明 | 第47-48页 |
4.2 列车接续协调优化模型 | 第48-52页 |
4.2.1 换乘站列车到发关系分析 | 第48-49页 |
4.2.2 换乘等待时间分析 | 第49-51页 |
4.2.3 换乘站换乘等待时间计算 | 第51-52页 |
4.3 模型求解算法设计 | 第52-57页 |
4.3.1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52页 |
4.3.2 遗传算法设计 | 第52-57页 |
4.4 网络列车接续协调综合优化 | 第57-63页 |
4.4.1 网络列车接续协调分析 | 第57-59页 |
4.4.2 网络列车接续优化思路 | 第59-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案例分析 | 第64-82页 |
5.1 西南角换乘站概况 | 第64-66页 |
5.1.1 西南角车站概况 | 第64-65页 |
5.1.2 西南角车站换乘概况 | 第65-66页 |
5.2 西南角站换乘走行时间计算 | 第66-70页 |
5.2.1 换乘走行时间数据采集 | 第66页 |
5.2.2 通道换乘走行时间数据拟合处理 | 第66-70页 |
5.3 西南角站换乘协调优化 | 第70-76页 |
5.3.1 相关数据及参数设置 | 第71-72页 |
5.3.2 优化结果及分析 | 第72-76页 |
5.4 天津地铁线网络列车接续协调案例 | 第76-80页 |
5.4.1 天津地铁路网概述 | 第76-77页 |
5.4.2 相关数据 | 第77-79页 |
5.4.3 优化结果及分析 | 第79-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