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

Mn(Ⅱ)取代磷酸铝和磷酸锰微孔化合物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第一章:绪论第10-62页
    1.1 无机微孔材料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第10-37页
        1.1.1 传统的沸石硅铝酸盐分子筛第10-14页
        1.1.2 磷酸铝微孔化合物第14-18页
        1.1.3 杂原子磷酸铝分子筛第18-26页
        1.1.4 其它磷酸盐化合物及具有空旷骨架结构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第26-34页
            1.1.4.1 磷酸镓及杂原子磷酸镓化合物第26-28页
            1.1.4.2 空旷骨架结构磷酸铟第28页
            1.1.4.3 过渡金属磷酸盐第28-34页
        1.1.5 其它新型微孔化合物的合成和层状化合物的支撑第34-37页
    1.2 无机微孔晶体合成方法的发展与新合成路线开发第37-40页
        1.2.1 经典的水热合成方法第37-38页
        1.2.2 其它合成方法第38-40页
    1.3 沸石分子筛的晶化机理和影响因素第40-42页
        1.3.1 晶化机理第40-41页
        1.3.2 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第41-42页
    1.4 微孔分子筛的应用研究和前景展望第42-44页
        1.4.1 微孔分子筛的传统应用领域第42页
        1.4.2 微孔分子筛的发展前景第42-44页
    1.5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44-45页
    1.6 本文所得主要结果第45-46页
    1.7 本文所用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62页
第二章 Mn(II)取代的磷酸铝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第62-110页
    2.1 引言第62-64页
    2.2 MnAPO-14 和MgAPO-14 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第64-79页
        2.2.1 实验部分第64-67页
        2.2.2 结果与讨论第67-78页
            2.2.2.1 合成因素讨论第67-68页
            2.2.2.2 MnAPO-14 和MgAPO-14 的表征第68-73页
            2.2.2.3 MnAPO-14 的结构描述第73-76页
            2.2.2.4 利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MnAPO-14第76-78页
        2.2.3 小结第78-79页
    2.3 MnAPO-14-PDA 的合成与表征第79-91页
        2.3.1 实验部分第79-81页
        2.3.2 结果与讨论第81-91页
            2.3.2.1 合成条件讨论第81-82页
            2.3.2.2 MnAPO-14-PDA 的表征第82-85页
            2.3.2.3 结构描述第85-88页
            2.3.2.4 分子模拟理论计算及讨论第88-91页
        2.3.3 小结第91页
    2.4 MnAlPO-GIS 分子筛的水热合成与表征第91-98页
        2.4.1 实验部分第91-93页
        2.4.2 结果与讨论第93-97页
            2.4.2.1 合成因素对MnAPO-GIS 的影响第93-94页
            2.4.2.2 MnAPO-GIS 的表征第94-96页
            2.4.2.3 晶体结构描述第96-97页
        2.4.3 小结第97-98页
    2.5 开放骨架Mn_3Al_6(PO_4)_12·4tren·11H_2O(MnAPO-tren)的水热合成与表征第98-106页
        2.5.1 实验部分第98-100页
        2.5.2 结果与讨论第100-106页
            2.5.2.1 合成MnAPO-tren 的影响因素讨论第100-101页
            2.5.2.2 MnAPO-tren 的表征第101-102页
            2.5.2.3 晶体结构描述第102-105页
            2.5.2.4 磁距的计算第105-106页
        2.5.3 小结第106页
    2.6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0页
第三章 磷酸锰微孔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110-146页
    3.1 引言第110页
    3.2 一系列薄层状(lamellar)磷酸锰化合物(MnPO-Ln)的合成与表征第110-119页
        3.2.1 实验部分第110-111页
        3.2.2 结果和讨论第111-118页
            3.2.2.1 影响MnPO-Ln 的合成因素讨论第111-112页
            3.2.2.2 化合物MnPO-Ln 的表征第112-114页
            3.2.2.3 MnPO-Ln 的结构特征第114-116页
            3.2.2.4 其它两个lamellar 磷酸锰化合物MnPO-DETA 和MnPO-CHA 的表征第116-118页
        3.2.3 小结第118-119页
    3.3 层状焦磷酸锰(Ⅱ)[NH_4]_2[Mn_3P_4O_14(H_2O)_2](MnPO-NH_4)的合成与表征第119-127页
        3.3.1 实验部分第119-121页
        3.3.2 结果和讨论第121-127页
            3.3.2.1 化合物MnPO-NH_4 的表征第121-122页
            3.3.2.2 晶体结构描述第122-124页
            3.3.2.3 磁学性质测定与讨论第124-127页
        3.3.3 小结第127页
    3.4 层状磷酸锰(Ⅱ)Mn_6(H_2O)_2(HPO)_4(PO_4)_2)·C_4N_2H_12(MnPO-PiP)的合成与表征第127-135页
        3.4.1 实验部分第127-130页
        3.4.2 结果和讨论第130-132页
            3.4.2.1 化合物MnPO-PiP 的表征第130页
            3.4.2.2 合成条件讨论第130-132页
        3.4.3 晶体结构讨论第132-135页
        3.4.4 小结第135页
    3.5 3-D 磷酸亚磷酸锰(Ⅱ)Mn_5(μ-OH_2)_2(PO_4)_2(HP0_3)_2·2H_2O(MnPO_4PO_3)的合成与表征第135-143页
        3.5.1 实验部分第135-137页
        3.5.2 结果与讨论第137-143页
            3.5.2.1 合成条件讨论第137-138页
            3.5.2.2 MnPO_4PO_3 的表征第138-139页
            3.5.2.3 晶体结构描述第139-142页
            3.5.2.4 磁性测试第142-143页
        3.5.3 小结第143页
    3.6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46页
第四章 3-D 开放骨架磷酸铝的合成与表征第146-157页
    4.1 前言第146-147页
    4.2 3-D 开放骨架磷酸铝C_4N_3H_16 ·A1_4P_5O_20(H_2O)_2(AlPO-CJ26)的合成与表征第147-156页
        4.2.1 实验部分第147-148页
        4.2.2 结果与讨论第148-156页
            4.2.2.1 AlPO-CJ26 的表征第149-151页
            4.2.2.2 合成条件讨论第151-152页
            4.2.2.3 结构描述第152-156页
    4.3 本章小结第156-15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57-161页
致谢第161-162页
作者简历第162-16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第163-164页
中文摘要第164-168页
ABSTRACT第168页
附录第172-194页
    1. 合成无机材料所用主要原料和试剂第172-173页
    2. 部分晶体结构的晶体学数据,原子坐标和键长、键角第173-194页
        2.1 MnAPO-14第173-177页
        2.2 MnAPO-14-PDA第177-181页
        2.3 MnAPO-GIS第181-182页
        2.4 MnAPO-tren第182-185页
        2.5 MnPO-NH_4第185-187页
        2.6 MnPO-PiP第187-191页
        2.7 MnPO_4PO_3第191-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催化下吡唑并[1,5-α]喹唑啉(酮)的合成新方法研究
下一篇:钯催化的乙烯基环丙烷与α-碱基丙烯酸酯不对称[3+2]合成五元碳环核苷的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