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粮食作物论文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0-2012年29个省份面板数据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5页
        1.3.1 有关影响粮食产量波动的单因素研究第11-12页
        1.3.2 有关影响粮食产量波动的多因素研究第12-14页
        1.3.3 有关粮食产量预测的研究第14-15页
        1.3.4 文献评述第15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3 技术路线第16-17页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7-18页
        1.5.1 可能的创新第17页
        1.5.2 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二章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的特征分析第18-34页
    2.1 概念界定第18-19页
        2.1.1 粮食范畴第18页
        2.1.2 粮食生产波动率第18-19页
    2.2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的总体特征第19-23页
        2.2.1 粮食总产量变化及波动特征第19-20页
        2.2.2 粮食播种面积变化及波动特征第20-21页
        2.2.3 粮食单产变化及波动特征第21-23页
    2.3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品种特征第23-27页
        2.3.1 玉米产量最高,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波动变弱第23-24页
        2.3.2 玉米播种面积快速增长,小麦波动最大第24-26页
        2.3.3 稻谷单产最高,玉米单产波动最大第26-27页
    2.4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区域特征第27-32页
        2.4.1 主产区产量不断上涨,主销区波动相对比较大第27-29页
        2.4.2 三大区域播种面积总体变化不大,主销区波动频繁第29-31页
        2.4.3 主销区单产最高,主产区单产波动频繁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34-51页
    3.1 影响粮食产量波动的因素第34-40页
        3.1.1 生产投入第34-38页
        3.1.2 技术进步第38页
        3.1.3 政策因素第38-39页
        3.1.4 自然灾害第39-40页
    3.2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第40-42页
        3.2.1 变量选取与假设第40-41页
        3.2.2 理论模型构建第41-42页
    3.3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42-44页
        3.3.1 数据来源第42-43页
        3.3.2 数据处理第43-44页
    3.4 模型估计结果第44-50页
        3.4.1 面板数据模型形式判断第44-45页
        3.4.2 平稳性检验第45-46页
        3.4.3 协整检验第46页
        3.4.4 参数估计结果第46-47页
        3.4.5 估计结果分析第47-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的模拟分析第51-59页
    4.1 模拟情景设定第51-52页
    4.2 影响因素的ARMA模型估计第52-55页
    4.3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55-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第59-62页
    5.1 研究结论第59-60页
    5.2 政策建议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后记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