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发酵法制氨基酸论文

基于代谢工程由黄色短杆菌选育L-异亮氨酸高产菌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1.1 L-异亮氨酸概述第11页
    1.2 L-异亮氨酸的应用及市场第11-13页
        1.2.1 在食品、饲料工业中应用第11-12页
        1.2.2 在医药工业上应用第12-13页
        1.2.3 在化妆品行业中应用第13页
    1.3 L-异亮氨酸的生产方法第13-14页
        1.3.1 提取法第13页
        1.3.2 化学合成法第13页
        1.3.3 微生物发酵法第13-14页
    1.4 L-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及代谢调控第14-18页
        1.4.1 苏氨酸脱水酶第14-15页
        1.4.2 乙酰羟酸合酶第15-17页
        1.4.3 乙酰羟酸异构还原酶第17-18页
        1.4.4 二羟酸脱水酶第18页
        1.4.5 转氨酶第18页
    1.5 L-异亮氨酸生产状况第18-19页
    1.6 L-异亮氨酸高产菌育种思策略第19-20页
        1.6.1 L-异亮氨酸高产菌株应具备的特征第19页
        1.6.2 选育L-异亮氨酸高产菌株的具体方法第19-20页
    1.7 L-异亮氨酸育种状况第20-22页
    1.8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1.8.1 立题依据第22-23页
        1.8.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传统诱变育种第24-38页
    2.1 前言第24-25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5-30页
        2.2.1 实验材料第25-26页
        2.2.2 主要试剂第26页
        2.2.3 主要仪器第26页
        2.2.4 主要溶液与培养基配方第26-27页
        2.2.5 菌体培养方法第27页
        2.2.6 ARTP诱变方法第27页
        2.2.7 筛选方法第27-28页
        2.2.8 出发菌株 16S rDNA分子鉴定第28-29页
        2.2.9 分析方法第29-3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0-37页
        2.3.1 出发菌株的选择和遗传标记的鉴定第30-32页
        2.3.2 ARTP诱变第32-34页
        2.3.3 抗性突变株的筛选第34-36页
        2.3.4 菌株ART-I (I4-113)的选育谱系第36页
        2.3.5 菌株ART-I的遗传稳定性第36-37页
        2.3.6 菌株Q-5 与ART-I发酵特性比较第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构建抗反馈抑制的TDFbr突变体及其对产酸的影响第38-55页
    3.1 前言第38-3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9-46页
        3.2.1 菌株和质粒第39-40页
        3.2.2 试剂和仪器第40页
        3.2.3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40-41页
        3.2.4 分子生物学操作第41-44页
        3.2.5 构建B. flavum、E. coli重组菌第44-45页
        3.2.6 重组体稳定性实验第45页
        3.2.7 重组体蛋白的表达分析第45页
        3.2.8 目的蛋白纯化和含量测定第45页
        3.2.9 TD酶活性分析第45-46页
        3.2.10 发酵参数测定第4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6-55页
        3.3.1 菌株ART-I中TD编码基因的克隆表达第46页
        3.3.2 菌株ART-I中TDART的酶学性质第46-47页
        3.3.3 TD酶突变体的获取及其表达纯化第47-51页
        3.3.4 TD突变体的酶学性质研究第51-52页
        3.3.5 TD及其突变体对L-异亮氨酸产量的影响第52-53页
        3.3.6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构建抗反馈抑制的AHASFbr突变体及其对产酸的影响第55-70页
    4.1 前言第55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5-60页
        4.2.1 菌株和质粒第55页
        4.2.2 试剂和仪器第55-57页
        4.2.4 分子生物学操作第57-58页
        4.2.5 过表达AHAS重组菌的构建第58-59页
        4.2.6 重组体稳定性实验第59页
        4.2.7 重组菌蛋白的表达分析第59页
        4.2.8 目的蛋白纯化和含量测定第59-60页
        4.2.9 AHAS酶活性分析第60页
        4.2.10 发酵参数测定第6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0-68页
        4.3.1 菌株ART-I中AHAS编码基因的克隆表达第60-61页
        4.3.2 菌株ART-I中AHASART的酶学性质第61-62页
        4.3.3 AHAS酶突变体的获取及其表达纯化第62-64页
        4.3.4 AHAS及其突变体的酶学性质研究第64-66页
        4.3.5 AHAS及其突变体对L-异亮氨酸产量的影响第66-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重组菌株ART-I-3 L-异亮氨酸发酵条件优化第70-80页
    5.1 前言第70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0-71页
        5.2.1 菌株第70页
        5.2.2 试剂和仪器第70-71页
        5.2.3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71页
        5.2.4 7 L发酵罐分批补料发酵第71页
        5.2.5 响应面试验设计第71页
        5.2.6 发酵参数测定第7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1-78页
        5.3.1 重组菌发酵培养基优化第71-73页
        5.3.2 发酵培养基优化第73-76页
        5.3.3 发酵优化第76-78页
        5.3.4 7 L罐发酵实验第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野生型菌株中利用TD及AHAS突变体转化L-苏氨酸产L-异亮氨酸第80-90页
    6.1 前言第80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80-83页
        6.2.1 菌株和质粒第80页
        6.2.2 试剂和仪器第80-81页
        6.2.3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81页
        6.2.4 分子生物学操作第81-82页
        6.2.5 构建C. glutamicum Δldh系列重组菌第82-83页
        6.2.6 重组体稳定性实验第83页
        6.2.7 TD与AHAS酶活性分析第83页
        6.2.8 发酵参数测定第83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3-88页
        6.3.1 敲除ldh基因第83-84页
        6.3.2 C. glutamicum Δldh系列重组菌发酵性能第84-85页
        6.3.3 重组菌转化苏氨酸的研究第85-88页
    6.4 本章小结第88-90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92-93页
致谢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2页
附录第102-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字形芯钢管混凝土式防屈曲支撑抗震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BFO算法的预制结构连接节点可靠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