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舞蹈意象研究
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页 |
四、论文创新性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唐诗中带有"舞者色彩"的"舞蹈意象" | 第13-24页 |
第一节 唐诗中舞者上半身动作所体现的"舞蹈意象" | 第13-15页 |
一、舞者的"鸾鸟展翅"动作意象 | 第13-14页 |
二、舞者的"回头对舞"动作意象 | 第14-15页 |
三、舞者"振臂飞翔"动作意象 | 第15页 |
第二节 唐诗中舞者腰部动作所体现的"舞蹈意象" | 第15-17页 |
一、"回腰"一舞百媚生 | 第16页 |
二、"杨柳枝"与舞腰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唐诗中舞者下肢动作所体现的"舞蹈意象" | 第17-19页 |
一、舞者下肢动作丰富的外来舞蹈 | 第17-19页 |
二、祝福千秋万岁的"舞马跪拜" | 第19页 |
第四节 唐诗中舞蹈服饰动态所体现的"舞蹈意象" | 第19-24页 |
一、"随风飘飞"的舞袖意象 | 第19-21页 |
二、"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舞裙旋转动作意象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唐诗中带有"诗人色彩"的"舞蹈意象" | 第24-31页 |
第一节 唐代诗人在舞蹈诗中创造的神仙意象 | 第24-25页 |
一、软舞中的神仙意象 | 第24-25页 |
二、健舞中的神仙意象 | 第25页 |
第二节 诗人赋予歌舞表演的"时代兴衰"意象 | 第25-27页 |
一、与唐朝政治命运相关的重要舞者及舞蹈 | 第26-27页 |
二、极具悲情色彩的"铜雀台" | 第27页 |
第三节 "能歌舞"——风华正茂者的特权 | 第27-30页 |
一、年轻女子魅力的象征 | 第28-29页 |
二、象征旧时佳人的"舞衣"意象 | 第29-30页 |
第四节 "春风"常与"舞"伴——美好时光的象征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唐诗中舞蹈"歌颂庆祝"的原始意象 | 第31-37页 |
第一节 郊庙祭祀中的"文舞"与"武舞" | 第31页 |
第二节 《舒和》乐章中的"舞蹈意象" | 第31-35页 |
第三节 非郊庙歌辞舞蹈诗中的"歌颂庆祝"意象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 | 第42-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