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级市”相关政策对小城镇发展的效应研究--以青岛“镇级市”试点镇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2.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8-3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1 小城镇概念 | 第18-19页 |
2.1.2 政策概念 | 第19-20页 |
2.1.3 镇级市概念 | 第20-21页 |
2.2 政策对城市的发展影响研究 | 第21-25页 |
2.2.1 户籍政策 | 第22页 |
2.2.2 财税政策 | 第22-23页 |
2.2.3 土地政策 | 第23-24页 |
2.2.4 行政管理 | 第24-25页 |
2.3“镇级市”相关政策及实践 | 第25-29页 |
2.3.1“镇级市”相关政策 | 第25-26页 |
2.3.2“镇级市”相关实践 | 第26-29页 |
2.4 山东省“镇级市”实践历程 | 第29-31页 |
第3章 青岛“镇级市”相关政策评述 | 第31-39页 |
3.1“镇级市”试点镇简况 | 第31-34页 |
3.1.1 胶州市李哥庄镇 | 第31页 |
3.1.2 平度市南村镇 | 第31页 |
3.1.3 莱西市姜山镇 | 第31-32页 |
3.1.4 即墨市蓝村镇 | 第32页 |
3.1.5 黄岛区泊里镇(董家口港城) | 第32-33页 |
3.1.6 小结 | 第33-34页 |
3.2“镇级市”政策工作目标 | 第34-35页 |
3.3“镇级市”相关政策解析 | 第35-39页 |
3.3.1 与其他地区政策比较 | 第35-36页 |
3.3.2 试点前后相关政策变化 | 第36-39页 |
第4章“镇级市”综合实力发展效应研究 | 第39-64页 |
4.1 相关理论及方法 | 第39-42页 |
4.1.1 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0页 |
4.1.2 倍差法政策分析理论 | 第40-42页 |
4.2 数据库建立与资料收集 | 第42页 |
4.3 发展指标测算体系 | 第42-47页 |
4.3.1 评价指标体系 | 第42-44页 |
4.3.2 指标权重确定 | 第44-45页 |
4.3.3 指标量化标准 | 第45-46页 |
4.3.4 指标测算模型 | 第46-47页 |
4.4 发展指标测算结果 | 第47-49页 |
4.4.1 综合实力发展值 | 第47-48页 |
4.4.2 综合实力速度值 | 第48页 |
4.4.3 综合实力变化值 | 第48-49页 |
4.5 发展指标结果分析 | 第49-62页 |
4.5.1 纵向发展分析 | 第49-54页 |
4.5.2 横向对比分析 | 第54-62页 |
4.6 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镇级市”空间发展效应研究 | 第64-74页 |
5.1 相关理论及方法 | 第64-65页 |
5.1.1 城市辐射力理论 | 第64-65页 |
5.1.2 城市断裂点理论 | 第65页 |
5.2 内部空间效应分析 | 第65-70页 |
5.2.1 城镇建设总用地变化 | 第66-67页 |
5.2.2 城市建设各类用地变化 | 第67-69页 |
5.2.3 整体城镇建设用地变化 | 第69-70页 |
5.3 外部空间效应分析 | 第70-72页 |
5.4 小结 | 第72-74页 |
第6章 讨论与建议 | 第74-78页 |
6.1 结论 | 第74-76页 |
6.2 研究展望与建议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附录一 | 第83-84页 |
附录二 | 第84-85页 |
附录三 | 第85-93页 |
后记 | 第93-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