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20页 |
1.3.1 产业升级 | 第15-16页 |
1.3.2 稀土产业升级 | 第16-17页 |
1.3.3 稀土产业链前后端 | 第17-18页 |
1.3.4 效率 | 第18-19页 |
1.3.5 风险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0-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5-40页 |
2.1 有关产业升级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25-28页 |
2.1.1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述评 | 第25页 |
2.1.2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述评 | 第25-26页 |
2.1.3 基于产业集群升级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述评 | 第26-27页 |
2.1.4 基于企业升级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述评 | 第27页 |
2.1.5 小结 | 第27-28页 |
2.2 有关产业升级驱动因素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28-29页 |
2.3 有关稀土产业升级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29-32页 |
2.4 有关效率评价的理论研究与述评 | 第32-35页 |
2.4.1 效率评价方法综述 | 第32页 |
2.4.2 采用DEA方法评价效率的文献综述 | 第32-34页 |
2.4.3 稀土企业效率评价的文献综述 | 第34-35页 |
2.5 有关风险评估的理论研究与述评 | 第35-40页 |
2.5.1 风险评估方法的文献综述 | 第35-38页 |
2.5.2 风险度量指标的文献综述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效率和风险驱动我国稀土产业升级的机制 | 第40-46页 |
3.1 稀土产业升级的驱动因素 | 第40-43页 |
3.1.1 内部驱动因素 | 第40-42页 |
3.1.2 外部驱动因素 | 第42-43页 |
3.2 效率和风险驱动稀土产业升级的机制 | 第43-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我国稀土产业升级的效率驱动分析 | 第46-66页 |
4.1 研究样本 | 第46-47页 |
4.2 研究方法(DEA方法) | 第47-50页 |
4.2.1 DEA方法简介 | 第47-49页 |
4.2.2 DEA方法的优缺点 | 第49-50页 |
4.2.3 对DEA方法的改进 | 第50页 |
4.3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50-54页 |
4.3.1 投入产出指标选取 | 第50-51页 |
4.3.2 数据来源 | 第51页 |
4.3.3 描述性统计 | 第51-54页 |
4.4 稀土产业链前后端企业的效率测算 | 第54-55页 |
4.5 稀土产业链前后端的综合效率水平比较 | 第55-58页 |
4.5.1 稀土产业链前后端的平均综合效率水平比较 | 第55-57页 |
4.5.2 各稀土企业的综合效率水平比较 | 第57-58页 |
4.6 稀土产业链前后端综合效率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65页 |
4.6.1 影响因素之一分析:纯技术效率 | 第59-62页 |
4.6.2 影响因素之二分析:规模效率 | 第62-6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我国稀土产业升级的风险驱动分析 | 第66-84页 |
5.1 研究方法(DFA方法) | 第66-68页 |
5.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68-74页 |
5.2.1 经营风险度量指标的选取 | 第68-69页 |
5.2.2 财务风险度量指标的选取 | 第69页 |
5.2.3 风险度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69-70页 |
5.2.4 数据来源 | 第70页 |
5.2.5 描述性统计 | 第70-74页 |
5.3 稀土产业链前后端企业的风险测算 | 第74-80页 |
5.4 稀土产业链前后端的风险水平比较 | 第80-83页 |
5.4.1 稀土产业链前后端的平均风险水平比较 | 第80-82页 |
5.4.2 各稀土企业的风险水平比较 | 第82-8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效率与风险对我国稀土产业升级的联合驱动分析 | 第84-91页 |
6.1 产业链前后端的效率与风险对稀土产业升级的联合驱动分析 | 第84-87页 |
6.2 各稀土企业的效率与风险对稀土产业升级的联合驱动分析 | 第87-9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1-9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91-92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92-93页 |
7.3 未来研究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附录:DFA方法的运行程序 | 第100-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