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基于聚合物的杂化复杂自组装体系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66页
    1.1 引言第12-14页
    1.2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简介第14-16页
    1.3 合成高分子在溶液中的自组装第16-22页
        1.3.1 嵌段聚合物在溶液中的自组装第16-18页
        1.3.2 非嵌段共聚物胶束第18-22页
    1.4 大分子组装体的高级自组装第22-27页
        1.4.1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自组装第22-25页
        1.4.2 聚合物囊泡的自组装第25-26页
        1.4.3 聚合物纳米线的自组装第26-27页
    1.5 聚合物诱导金纳米粒子自组装第27-37页
        1.5.1 金纳米粒子第28-32页
        1.5.2 聚合物诱导金纳米粒子的自组装第32-37页
    1.6 蛋白质—聚合物复合物(protein-polymer conjugates)及其自组装第37-44页
        1.6.1 蛋白质—聚合物复合物的制备第37-43页
        1.6.2 蛋白质—聚合物复合物的自组装第43-44页
    1.7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44-46页
    1.8 本章涉及聚合物缩写与全名一览表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66页
第二章 温敏聚合物诱导的胶束—囊泡可逆形貌转变第66-94页
    2.1 引言第66-69页
    2.2 实验部分第69-79页
        2.2.1 原料与试剂第69-70页
        2.2.2 仪器与测试第70页
        2.2.3 聚合物的制备第70-75页
        2.2.4 C_(12)-PNIPAM-CA在溶液中的温敏自组装第75-7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79-87页
        2.3.1 胶束—囊泡形貌转变的速度第79页
        2.3.2 胶束—囊泡形貌转变的可逆性第79-80页
        2.3.3 囊泡尺寸的温度控制第80-81页
        2.3.4 胶束—囊泡形貌转变的机理第81-87页
    2.4 C_(12)-PNIPAM-BA在溶液中的温敏自组装第87-89页
        2.4.1 胶束—囊泡温敏形貌转变第87-88页
        2.4.2 囊泡的表面功能化第88-89页
    2.5 本章小结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第三章 温敏聚合物诱导的金纳米粒子自组装第94-114页
    3.1 引言第94-95页
    3.2 实验部分第95-104页
        3.2.1 原料与试剂第95-96页
        3.2.2 仪器与测试第96页
        3.2.3 嵌段聚合物Azo-PNIPAM-b-PDMA的合成及表征第96-99页
        3.2.4 α-CD@AuNP合成及表征第99-101页
        3.2.5 制备杂化包结络合物HIC第101-103页
        3.2.6 温度诱导HIC的自组装第103-10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104-109页
        3.3.1 光控可逆金—聚合物杂化过程第104-105页
        3.3.2 温敏可逆HIC—囊泡转变第105-106页
        3.3.3 温度诱导HIC—囊泡转变的机理第106-108页
        3.3.4 分级自组装(hierarchical self-assembly)的路径选择性第108-109页
    3.4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4页
第四章 基于多重超分子识别作用的蛋白质—聚合物复合物及其自组装第114-147页
    4.1 引言第114-116页
    4.2 实验部份第116-128页
        4.2.1 原料与试剂第116-118页
        4.2.2 仪器与测试第118页
        4.2.3 βCD-Man的合成与表征第118-126页
        4.2.4 Ada-PEG的合成与表征第126-12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28-142页
        4.3.1 蛋白质—聚合物超分子复合物的形成与表征第128-131页
        4.3.2 蛋白质—聚合物超分子复合物的结构第131-136页
        4.3.3 蛋白质—聚合物超分子复合物的自组装第136-142页
    4.4 本章小结第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7页
第五章 基于双重分子识别作用构建蛋白质—金纳米粒子超分子复合物第147-157页
    5.1 引言第147-148页
    5.2 实验部分第148-155页
        5.2.1 原料与试剂第148-149页
        5.2.2 仪器与测试第149页
        5.2.3 功能小分子Azo-triMan的合成与表征第149-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57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57-159页
作者简历第159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59-160页
致谢第160-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装体的形貌、结构调控及机制
下一篇:新型功能分子与组装单元的制备与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