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 第11-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4.2 论文结构 | 第11-14页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1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第14页 |
1.5.2 分析归纳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保障性住房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特性分析 | 第15-24页 |
2.1 保障性住房的公共产品特点 | 第15-21页 |
2.1.3 保障性住房的含义 | 第15-17页 |
2.1.4 公共产品的一般分析 | 第17-20页 |
2.1.5 保障性住房的公共产品特性 | 第20-21页 |
2.2 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 第21-24页 |
2.2.1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 第21-22页 |
2.2.2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 第24-33页 |
3.1 保障性住房在开发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 第24-26页 |
3.2 保障性住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6-33页 |
3.2.3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央政府政策与上海市政府利益的不协调 | 第26-27页 |
3.2.4 保障性住房公共产品特性与开发商逐利性的不协调 | 第27-30页 |
3.2.5 保障性住房开发商质量管理与承建商行为选择的不一致 | 第30-32页 |
3.2.6 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与销售价格限制之间的矛盾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 第33-51页 |
4.1 保障性住房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体系 | 第33-38页 |
4.1.7 各质量参与主体质量管理职能定位 | 第33-35页 |
4.1.8 各质量参与主体良性互动,激励与约束并存 | 第35-38页 |
4.2 保障性住房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序体系 | 第38-43页 |
4.2.1 项目施工前质量管理 | 第38-39页 |
4.2.2 项目施工中质量管理 | 第39-40页 |
4.2.3 项目施工后质量管理 | 第40-43页 |
4.3 实例分析—以上海物华假日盟东新区保障性住房为例 | 第43-51页 |
4.3.1 住宅小区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 第43-44页 |
4.3.2 监理组织的建立及质量控制 | 第44-51页 |
第五章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对策 | 第51-55页 |
5.1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及关键指标 | 第51-52页 |
5.1.3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 第51页 |
5.1.4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关键指标 | 第51-52页 |
5.2 保障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 | 第52-55页 |
5.2.1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宣传教育工作 | 第52-53页 |
5.2.2 完善系统的完善施工方法 | 第53页 |
5.2.3 协调内部和外部环境 | 第53-55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