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 第4-9页 |
第 1 章 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概述 | 第9-20页 |
1.1 发展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概貌 | 第10-17页 |
1.2.1 美国 | 第10-11页 |
1.2.2 日本 | 第11-12页 |
1.2.3 欧洲 | 第12-16页 |
1.2.4 韩国 | 第16-17页 |
1.2.5 中国 | 第17页 |
1.3 结论 | 第17-20页 |
第 2 章 美国与日本智能交通系统比较 | 第20-41页 |
2.1 美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物理体系结构 | 第21-25页 |
2.1.1 中心子系统(Center Subsystems) | 第21-23页 |
2.1.2 广域子系统(Field Subsystems) | 第23-24页 |
2.1.3 车载子系统(Vehicle Subsystems) | 第24-25页 |
2.1.4 出行者子系统(Traveler Subsystems) | 第25页 |
2.2 美国智能交通系统的逻辑体系结构 | 第25-29页 |
2.2.1 运行与交通管理 | 第26-27页 |
2.2.2 出行需求管理 | 第27页 |
2.2.3 出行交通管理 | 第27页 |
2.2.4 商务车辆运营 | 第27-28页 |
2.2.5 电子收费 | 第28页 |
2.2.6 事故管理 | 第28页 |
2.2.7 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 | 第28-29页 |
2.3 日本智能交通系统的物理体系结构 | 第29-35页 |
2.3.1 车载系统(Vehicles) | 第30-31页 |
2.3.2 道路设施(Roadside) | 第31-32页 |
2.3.3 中心(Centers) | 第32-33页 |
2.3.4 人(Humans) | 第33-34页 |
2.3.5 外部其它系统(External elements) | 第34-35页 |
2.4 日本智能交通系统的逻辑体系结构 | 第35-38页 |
2.4.1 先进的导航系统 | 第36页 |
2.4.2 电子自动收费 | 第36页 |
2.4.3 安全驾驶支持系统 | 第36页 |
2.4.4 交通管理最优化 | 第36-37页 |
2.4.5 道路高效管理系统 | 第37页 |
2.4.6 公交支援系统 | 第37页 |
2.4.7 车辆运营管理系统 | 第37页 |
2.4.8 行人诱导系统 | 第37-38页 |
2.4.9 紧急车辆支援 | 第38页 |
2.5 分析比较 | 第38-39页 |
2.6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ITS)技术的意义 | 第39-41页 |
2.6.1 减少交通阻塞 | 第39页 |
2.6.2 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 第39-40页 |
2.6.3 减少环境污染 | 第40-41页 |
第 3 章 HMI APPLICATION 开发 | 第41-48页 |
3.1 HMI APPLICATION 在软件体系中的位置 | 第41-42页 |
3.2 HMI 的结构 | 第42-44页 |
3.2.1 画面表示 | 第42-43页 |
3.2.2 Event 受信动作 | 第43-44页 |
3.3 HMI APPLICATION 开发内容和使用工具 | 第44-48页 |
第 4 章 部分画面构成元素介绍 | 第48-92页 |
4.1 BITMAP | 第48-51页 |
4.1.1 属性一览 | 第49页 |
4.1.2 属性的详细信息 | 第49-50页 |
4.1.3 属性设定对话框 | 第50页 |
4.1.4 设定值表示对应表 | 第50-51页 |
4.2 LABEL | 第51-58页 |
4.2.1 属性一览 | 第52页 |
4.2.2 属性的详细信息 | 第52-56页 |
4.2.3 属性设定对话框 | 第56页 |
4.2.4 设定值表示对应表 | 第56-58页 |
4.3 TEXTBOX | 第58-70页 |
4.3.1 属性一览 | 第58-60页 |
4.3.2 属性的详细信息 | 第60-63页 |
4.3.3 属性设定对话框 | 第63-64页 |
4.3.4 设定值表示对应表 | 第64-66页 |
4.3.5 TextBox 入力文字属性对话框 | 第66页 |
4.3.6 设定值表示对应表 | 第66-69页 |
4.3.7 TextBox 假名汉字变化对应属性对话框 | 第69页 |
4.3.8 设定值表示对应表 | 第69-70页 |
4.4 SCREENBUTTON | 第70-81页 |
4.4.1 属性一览 | 第71-72页 |
4.4.2 属性的详细信息 | 第72-76页 |
4.4.3 ScreenButton 的主属性设定对话框 | 第76-77页 |
4.4.4 设定值表示对应表 | 第77-79页 |
4.4.5 操作特性 | 第79页 |
4.4.6 设定值表示对应表 | 第79-81页 |
4.5 MAP | 第81-87页 |
4.5.1 属性一览 | 第82页 |
4.5.2 属性的详细信息 | 第82-84页 |
4.5.3 Map 部品的共通属性 | 第84-85页 |
4.5.4 属性设定对话框 | 第85页 |
4.5.5 设定值表示对应表 | 第85-87页 |
4.6 SELECT | 第87-90页 |
4.6.1 各 Class 列表 | 第88-90页 |
4.7 总结 | 第90-92页 |
第 5 章 ACTION 设计 | 第92-97页 |
5.1 EVENT 介绍 | 第92-93页 |
5.1.1 画面状态变化时的 Event | 第92-93页 |
5.1.2 ScreenButton 操作时的受信 | 第93页 |
5.1.3 核心层受信时 | 第93页 |
5.2 ACTION 介绍 | 第93-94页 |
5.3 ACTION 功能分割的规则 | 第94-96页 |
5.4 总结 | 第96-97页 |
第 6 章 测试 | 第97-106页 |
6.1 概论 | 第97-99页 |
6.2 测试实例 | 第99-105页 |
6.2.1 BGM04 画面式样书 | 第99页 |
6.2.2 画面测试 | 第99-100页 |
6.2.3 功能测试 | 第100-104页 |
6.2.4 测试数据构造 | 第104-105页 |
6.3 总结 | 第105-106页 |
结束语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3页 |
论文摘要 | 第113-118页 |
ABSTRACT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