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物化学论文

新疆黑果悬钩子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0页
    1.1 悬钩子属植物及黑果悬钩子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1.1.1 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1.1.2 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 抗衰老及抗氧化药物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抗衰老生物氧化机制第15-16页
        1.2.2 抗氧化药物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糖尿病及降血糖药物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1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第17-18页
        1.3.2 降血糖药物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 研究黑果悬钩子化学成分的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黑果悬钩子茎叶总黄酮含量测定和生物活性筛选第20-29页
    2.1 材料与设备第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4页
        2.2.1 黑果悬钩子茎和叶活性部位的制备第20-21页
        2.2.3 抗氧化活性测定第21-22页
        2.2.4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1B(PTP1B)抑制活性的筛选第22页
        2.2.5 3T3-L1前脂肪细胞抑制活性筛选(MTT法)第22-24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24-29页
        2.3.1 黑果悬钩子茎和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第24-25页
        2.3.2 黑果悬钩子茎和叶不同提取部位对PTP1B的抑制作用第25页
        2.3.3 黑果悬钩子茎和叶不同提取部位对 3T3-L1前脂肪细胞的抑制作用第25-29页
第三章 黑果悬钩子茎和叶总黄酮总多酚提取纯化工艺优化第29-44页
    3.1 材料与设备第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33页
        3.2.1 材料处理第29页
        3.2.2 黄酮含量的测定第29-30页
        3.2.3 福林酚显色法测定多酚显色条件的确定第30页
        3.2.4 多酚含量的测定第30-31页
        3.2.5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第31页
        3.2.6 黑果悬钩子叶和茎总黄酮、多酚提取的优化试验第31页
        3.2.7 黑果悬钩子叶和茎总黄酮的纯化工艺优化第31-33页
        3.2.8 统计分析第3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3-44页
        3.3.1 芦丁标准曲线的测定第33页
        3.3.2 多酚标准曲线测定第33-34页
        3.3.3 DPPH标准曲线测定第34页
        3.3.4 ABTS标准曲线测定第34-35页
        3.3.5 福林酚显色法测定多酚显色条件的选择第35-36页
        3.3.6 黑果悬钩子叶和茎总黄酮、多酚提取和抗氧化活性的优化第36-39页
        3.3.7 黑果悬钩子叶和茎总黄酮、多酚提取率和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第39页
        3.3.8 黑果悬钩子叶和茎总黄酮纯化工艺优化第39-42页
        3.3.9 AB-8 树脂对黑果悬钩子茎和叶黄酮的纯化效果第42-44页
第四章 黑果悬钩子茎叶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第44-50页
    4.1 材料与设备第44页
    4.2 实验方法第44-46页
        4.2.1 黑果悬钩子茎乙酸乙酯部位的分离纯化第44-45页
        4.2.2 黑果悬钩子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分离纯化第45-4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6-50页
        4.3.1 黑果悬钩子茎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第46-48页
        4.3.2 黑果悬钩子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第48-5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9页
附录第59-69页
致谢第69-70页
作者简介第70-71页
附表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艾拉莫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代谢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株洲移动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