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研究--以安徽省H县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二)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16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四、论文特色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界定与相关研究基础 | 第17-25页 |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内涵 | 第17-19页 |
(一)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定义 | 第17-18页 |
(二)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分类与统计口径 | 第18-19页 |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内涵 | 第19-21页 |
(一)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定义 | 第19-20页 |
(二)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分类 | 第20-21页 |
三、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方法 | 第21-23页 |
(一) 单指标评估法 | 第22页 |
(二) 指标体系评估法 | 第22页 |
(三) 综合评估法 | 第22-23页 |
四、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 | 第23-25页 |
(一) 市场约束型 | 第23页 |
(二) 共同协商型 | 第23-24页 |
(三) 制度约束型 | 第24页 |
(四) 行政控制型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安徽省H县政府性债务现状、风险及成因分析 | 第25-36页 |
一、安徽省H县政府性债务现状 | 第25-31页 |
(一) 安徽省H县政府性债务总体情况 | 第25-26页 |
(二) 安徽省H县政府性债务具体情况 | 第26-29页 |
(三) 安徽省H县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 | 第29-31页 |
二、安徽省H县政府性债务风险分析 | 第31-32页 |
(一) 规模风险 | 第31页 |
(二) 结构风险 | 第31页 |
(三) 效率风险 | 第31-32页 |
(四) 其他风险 | 第32页 |
三、县级政府性债务风险成因分析 | 第32-36页 |
(一) 体制方面的原因 | 第32-34页 |
(二) 宏观政策方面的原因 | 第34页 |
(三) 地方政府自身的原因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安徽省H县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 | 第36-43页 |
一、安徽省H县偿债能力分析 | 第36-37页 |
(一) 综合财力分析 | 第36页 |
(二) 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 第36-37页 |
二、安徽省H县政府性债务风险指标评估 | 第37-39页 |
(一) 单指标评估 | 第37-38页 |
(二) 指标体系评估 | 第38-39页 |
三、安徽省H县政府性债务风险综合评估 | 第39-43页 |
(一) 简单综合评估 | 第39页 |
(二) 模糊综合评估 | 第39-43页 |
第五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国际经验借鉴 | 第43-49页 |
一、主要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概况 | 第43-44页 |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经验总结 | 第44-49页 |
(一) 选择适合国情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 | 第44页 |
(二) 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 第44-45页 |
(三) 把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 | 第45-46页 |
(四) 建立偿债准备金 | 第46页 |
(五) 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 第46页 |
(六) 建立信用评级制度 | 第46-47页 |
(七) 建立债务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 第47-48页 |
(八) 实行问责机制 | 第48-49页 |
第六章 防范县级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 第49-54页 |
一、建立健全债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机制 | 第49-50页 |
(一) 全面摸清各地政府性债务情况 | 第49-50页 |
(二) 建立健全债务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 第50页 |
二、逐步消化存量债务,控制新增债务 | 第50-51页 |
(一) 逐步消化存量债务 | 第50页 |
(二) 控制新增债务 | 第50-51页 |
三、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 第51页 |
(一) 提高风险意识 | 第51页 |
(二)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 第51页 |
四、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偿还机制 | 第51-52页 |
(一) 明确偿债责任主体 | 第51页 |
(二) 建立偿债准备金 | 第51-52页 |
五、其他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 | 第52-54页 |
(一) 调整行政考核机制 | 第52页 |
(二) 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52页 |
(三) 改革预算管理制度 | 第52-54页 |
总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