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旅客运输论文--客运站技术作业与设备论文

基于私有云平台的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1.1 立题背景与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1 云计算技术第15-17页
        1.2.2 AFC系统第17-19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技术路线第20-23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23页
    1.5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2章 基于云平台的AFC系统需求分析第25-31页
    2.1 云平台概述第25-26页
        2.1.1 云计算的定义与特点第25-26页
        2.1.2 云平台的关键技术第26页
        2.1.3 云平台的部署模式第26页
    2.2 系统需求分析第26-29页
        2.2.1 功能需求分析第27-28页
        2.2.2 非功能需求分析第28-29页
    2.3 AFC系统云部署模式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基于私有云平台的AFC系统架构第31-51页
    3.1 系统逻辑架构第31-36页
        3.1.1 车票层第31页
        3.1.2 车站终端设备层第31-32页
        3.1.3 车站层第32页
        3.1.4 私有云平台层第32-36页
    3.2 系统物理拓扑结构第36-39页
        3.2.1 车站终端设备第37-38页
        3.2.2 车站系统第38页
        3.2.3 私有云平台第38-39页
        3.2.4 通信主干网第39页
    3.3 系统软件架构第39-44页
        3.3.1 软件架构第39-40页
        3.3.2 软件组件第40-44页
    3.4 数据接口第44-45页
        3.4.1 PCAFC系统对外接口第44页
        3.4.2 PCAFC系统内部接口第44-45页
    3.5 数据信息流第45-49页
        3.5.1 PCAFC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流第46页
        3.5.2 监控指令数据信息流第46-47页
        3.5.3 票务数据信息流第47-48页
        3.5.4 乘客信息流第48-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4章 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第51-77页
    4.1 虚拟化技术第51-53页
    4.2 数据管理技术第53-58页
        4.2.1 文件管理第53-54页
        4.2.2 数据存储第54-56页
        4.2.3 编程模式第56-58页
    4.3 资源调度技术第58-75页
        4.3.1 参数定义第58-60页
        4.3.2 轮询策略第60页
        4.3.3 贪心策略第60-62页
        4.3.4 动态平衡策略第62-66页
        4.3.5 仿真实验与分析第66-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5章 基于私有云平台的AFC系统实现方案第77-91页
    5.1 基础设施层的实现第77-80页
        5.1.1 基础设施的部署模式第77-78页
        5.1.2 基础设施的选择第78-80页
        5.1.3 虚拟化的实现第80页
    5.2 云平台中间件的实现第80-87页
        5.2.1 业务中心第80页
        5.2.2 用户中心第80-81页
        5.2.3 资源中心第81页
        5.2.4 云数据中心第81-85页
        5.2.5 培训测试中心第85页
        5.2.6 云灾备中心第85-87页
    5.3 云安全机制的实现第87-89页
        5.3.1 软件安全机制第88页
        5.3.2 网络安全机制第88-89页
        5.3.3 数据安全机制第89页
    5.4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3页
    6.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第91-92页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92-93页
致谢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1页
硕士期间科研经历与论文发表情况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鲁造山带北部多期岩浆与变质事件及其构造意义
下一篇:北京地区氡及其子体浓度与PM2.5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