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某市PM2.5中无机离子组成特征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5页
    1.2 某市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现状第15-16页
    1.3 PM_(2.5) 中无机离子组成特征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18-20页
    2.1 观测站点第18页
    2.2 监测分析项目第18-19页
    2.3 技术方法第19-20页
第三章 某市大气中颗粒物及降水变化特征第20-28页
    3.1 PM_(10)浓度变化特征第20-22页
    3.2 PM_(2.5) 浓度变化特征第22-24页
    3.3 降尘变化特征第24-25页
    3.4 降水变化特征第25-26页
    3.5 PM_(2.5) 与PM_(10)的比值变化特征第26-27页
    3.6 小结第27-28页
第四章 某市大气PM_(2.5)化学组成及无机离子污染特征第28-40页
    4.1 某市大气PM_(2.5)中无机离子和主要污染物日变化特征第28-33页
        4.1.1 污染气体第28-29页
        4.1.2 颗粒物第29-31页
        4.1.3 无机离子及有机组分第31-33页
    4.2 PM_(2.5) 中无机离子的周变化特征第33-35页
    4.3 气象参数对PM_(2.5)中无机离子及主要组分的影响第35-39页
        4.3.1 相对湿度对无机离子及主要组分的影响第35-37页
        4.3.2 风速对无机离子及主要组分的影响第37-39页
    4.4 小结第39-40页
第五章 PM_(2.5)无机离子形成机制分析第40-53页
    5.1 硫酸盐的形成机制第40-43页
    5.2 硝酸盐的形成机制第43-47页
    5.3 某市大气中氯离子(Cl~-)的来源及过程分析第47-49页
    5.4 某市大气中钾离子(K~+)的来源及过程分析第49-51页
    5.5 小结第51-5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53-55页
    6.1 结论第53-54页
    6.2 建议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作者简介第60-61页
    1 作者简历第60页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6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教师职业困境与解决途径研究--以石家庄市小学为例
下一篇:天津市地热资源潜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