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2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1.3.1 论文研究主要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 第21-22页 |
第2章 农村新社区管理体制基础理论及变革概述 | 第22-35页 |
2.1 农村新社区管理体制的相关理论概念 | 第22-26页 |
2.1.1 社区的内涵 | 第22页 |
2.1.2 农村新社区的内涵 | 第22-24页 |
2.1.3 温州农村新社区的特定内涵 | 第24-25页 |
2.1.4 农村新社区管理体制的内涵 | 第25-26页 |
2.2 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建设的概况 | 第26-30页 |
2.2.1 我国农村管理体制建设变革历程 | 第26-29页 |
2.2.2 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建设实践探索 | 第29-30页 |
2.3 温州农村社区建设 | 第30-35页 |
2.3.1 温州市新农村社区建设目标 | 第30-31页 |
2.3.2 温州市新农村社区建设主要作法 | 第31-35页 |
第3章 龙湾农村新社区管理体制建设的实践 | 第35-53页 |
3.1 龙湾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概况 | 第35-38页 |
3.2 龙湾区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 | 第38-39页 |
3.2.1“转”模式 | 第38页 |
3.2.2“并”模式 | 第38-39页 |
3.2.3“联”模式 | 第39页 |
3.3 龙湾农村新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架 | 第39-50页 |
3.3.1 社区党组织领导体制建设 | 第39-41页 |
3.3.2 农村社区自治体制建设 | 第41-43页 |
3.3.3 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 第43-50页 |
3.4 龙湾区农村新社区建设成功案例 | 第50-53页 |
3.4.1 以城中村改造和美丽街区创建引领改革的宁城社区 | 第50-51页 |
3.4.2 以整体搬迁推进人口集聚的兴北社区五溪村 | 第51-53页 |
第4章 龙湾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53-60页 |
4.1 社区管理体制行政化倾向严重 | 第53-54页 |
4.1.1 社区运行存在行政化现象 | 第53页 |
4.1.2 社区建设方向不明 | 第53-54页 |
4.2 社区功能和职能定位不明确 | 第54-55页 |
4.3 社区组织与权力关系不清晰 | 第55-57页 |
4.3.1 党组织在社区治理和运行中起主导作用 | 第55-56页 |
4.3.2 街道与下辖办事处权力关系模糊 | 第56页 |
4.3.3 社区与村组织的权力职能有待理顺 | 第56-57页 |
4.3.4 社区议事决策与监督组织没有分离 | 第57页 |
4.4 社区社会组织发育不完善 | 第57-58页 |
4.5 队伍建设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58-60页 |
4.5.1“上浮下沉”的社区工作者过多 | 第58页 |
4.5.2 合格的专业社区工作者比率不高 | 第58-59页 |
4.5.3 流动频繁,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59-60页 |
第5章 完善龙湾农村新社区管理体制的对策 | 第60-71页 |
5.1 确立农村新社区的性质与职能定位 | 第60-62页 |
5.1.1 确立社区群众自治组织性质 | 第60-61页 |
5.1.2 确立街道与社区的指导与监督关系 | 第61-62页 |
5.1.3 理顺社区与村的事权关系 | 第62页 |
5.1.4 执行农村社区事务准入制度 | 第62页 |
5.2 理顺农村社区横向管理体制 | 第62-65页 |
5.2.1 实现直选产生社区党组织及相应机构作为领导机构 | 第63页 |
5.2.2 设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作为常设议决机关 | 第63-64页 |
5.2.3 直接选举产生管委会(居委会)作为执行机关 | 第64页 |
5.2.4 直接选举产生监委会作为监督机关 | 第64-65页 |
5.3 理顺农村社区纵向管理体系 | 第65-68页 |
5.3.1 构建覆盖农村新社区各类单位实体的党组织体系 | 第65-66页 |
5.3.2 撤销办事处,直接改制为社区管委会 | 第66页 |
5.3.3 形成乡镇街道与社区间的“合作治理”关系 | 第66-67页 |
5.3.4 强化分类推进,有序试点撤村 | 第67-68页 |
5.4 强化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工作 | 第68-69页 |
5.5 加强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 第69-71页 |
5.5.1 确保农村社区工作专人干 | 第69-70页 |
5.5.2 健全完善社区考核评价机制 | 第70页 |
5.5.3 多元化筹措农村社区经费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