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地区村镇住宅自然通风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1 村镇住宅能耗情况 | 第9页 |
| 1.1.2 皖江地区村镇住宅自然通风应用前景 | 第9-10页 |
|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村镇住宅自然通风 | 第10-11页 |
| 1.2.2 自然通风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3 自然通风热舒适性研究 | 第12-13页 |
| 1.2.4 前人研究的总结 | 第13页 |
|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3-14页 |
| 1.3.1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3.3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自然通风技术综述 | 第15-31页 |
| 2.1 建筑自然通风原理及作用 | 第15-16页 |
| 2.2 热舒适 | 第16-20页 |
| 2.2.1 环境指标 | 第17页 |
| 2.2.2 Fanger模型 | 第17-18页 |
| 2.2.3 适应性模型 | 第18-19页 |
| 2.2.4 风速对热舒适的影响 | 第19-20页 |
| 2.3 自然通风设计方法 | 第20-27页 |
| 2.3.1 渗透通风 | 第20页 |
| 2.3.2 单侧通风 | 第20-22页 |
| 2.3.3 双侧通风 | 第22页 |
| 2.3.4 高大空间设计 | 第22-24页 |
| 2.3.5 太阳能诱导通风 | 第24-26页 |
| 2.3.6 通风塔 | 第26页 |
| 2.3.7 导风板 | 第26-27页 |
| 2.3.8 微流通风器 | 第27页 |
| 2.4 安徽地区传统民居自然通风技术 | 第27-3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皖江地区村镇住宅自然通风调研 | 第31-49页 |
| 3.1 皖江地区村镇自然通风调研 | 第31-32页 |
| 3.1.1 住宅形式 | 第31页 |
| 3.1.2 住宅自然通风应用现状 | 第31-32页 |
| 3.2 姥长新村气象数据监测 | 第32-36页 |
| 3.3 村镇住宅热工环境测试 | 第36-48页 |
| 3.3.1 自建住宅室内温湿度监测 | 第37-40页 |
| 3.3.2 自建住宅与安置房现场测试 | 第40-4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自然通风影响因素模拟与分析 | 第49-84页 |
| 4.1 CFD数值模拟 | 第49页 |
| 4.2 自然通风效率数值模拟评价方法 | 第49-52页 |
| 4.2.1 适用于示范项目地区的补偿风速 | 第50-52页 |
| 4.2.2 评价指标 | 第52页 |
| 4.3 住宅建筑布局分析 | 第52-54页 |
| 4.3.1 物理模型设置 | 第53页 |
| 4.3.2 通风模拟 | 第53-54页 |
| 4.4 住宅建筑平面分析 | 第54-67页 |
| 4.4.1 物理模型 | 第54-55页 |
| 4.4.2 通风模拟 | 第55-67页 |
| 4.5 外窗 | 第67-81页 |
| 4.5.1 物理模型 | 第67-68页 |
| 4.5.2 通风模拟 | 第68-79页 |
| 4.5.3 外窗模拟小结 | 第79-81页 |
| 4.6 气窗 | 第81-83页 |
| 4.6.1 物理模型设置 | 第81页 |
| 4.6.2 通风模拟 | 第81-83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五章 皖江地区新农村住宅自然通风系统设计 | 第84-91页 |
| 5.1 村镇住宅自然通风系统原则 | 第84-86页 |
| 5.1.1 基本原则 | 第84-86页 |
| 5.1.2 自然通风中主要影响因素的设计原则 | 第86页 |
| 5.2 村镇住宅自然通风系统设计 | 第86-90页 |
| 5.2.1 独栋住宅 | 第86-87页 |
| 5.2.2 联排住宅 | 第87-88页 |
| 5.2.3 集中式住宅 | 第88-90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1-93页 |
| 6.1 研究结论和创新点 | 第91-92页 |
| 6.1.1 研究结论 | 第91-92页 |
| 6.1.2 创新点 | 第92页 |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92-93页 |
| 致谢 | 第93-95页 |
| 图表索引 | 第95-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 作者简介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