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我国刑诉中瑕疵证据的传统理论及相关法规 | 第8-14页 |
1.1 刑事诉讼证据论中瑕疵证据的理论界定 | 第8-11页 |
1.2 学术界传统的几种观点 | 第11-12页 |
1.3 根据我国现行立法有关条文的直接规定来区分 | 第12-13页 |
1.4 在特定情形时根据对被告人有利的标准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防范瑕疵证据措施方面的我国理论界新动态 | 第14-19页 |
2.1 合理界定“瑕疵”标准方面的几种观点 | 第14-15页 |
2.2 健全和完善收集证据的制度方面的主流观点 | 第15-17页 |
2.3 完善和健全审查瑕疵证据的操作程序方面的代表性的观点 | 第17-19页 |
第三章 英国和日本在刑事审判中瑕疵证据制度的现状 | 第19-22页 |
3.1 英国的瑕疵证据研究状况与瑕疵证据制度 | 第19-20页 |
3.2 日本的瑕疵证据研究状况与瑕疵证据制度 | 第20-22页 |
第四章 我国审判实务中存在的瑕疵证据问题现状 | 第22-28页 |
4.1 最突出的是存有“瑕疵”问题的物证、书证 | 第23-25页 |
4.2 言词证据的类型数量多且情况复杂 | 第25-26页 |
4.3 我国司法实务中瑕疵证据的类型 | 第26-28页 |
4.3.1 证据笔录存在记录上的错误 | 第26页 |
4.3.2 证据笔录遗漏了定罪量刑或者证明无罪的重要内容 | 第26-27页 |
4.3.3 存有瑕疵问题的实物证据屡见不鲜 | 第27-28页 |
第五章 刑事审判中完善瑕疵证据问题的建议 | 第28-36页 |
5.1 “瑕疵”的物证、书证补正方案 | 第29-30页 |
5.2 “瑕疵”的言词证据的补正方案 | 第30-31页 |
5.3 瑕疵证据的补正主体 | 第31-32页 |
5.4 待补正瑕疵证据须具有的补正条件 | 第32-33页 |
5.5 瑕疵证据的具体补正手段 | 第33页 |
5.6 补正的程序和适用的阶段 | 第33-34页 |
5.7 经补正的瑕疵证据须达到的补正标准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
附录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