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因水而兴的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研究--以汉口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3-17页
        1.2.1 国际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5-17页
        1.2.3 关于相关研究成果的思考第17页
    1.3 研究对象及其范围第17-18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8-22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2 研究框架第19-22页
第二章 滨水空间形态与城市水系的相互作用第22-36页
    2.1 城市水文化第22-23页
    2.2 城市与水系的空间关系第23-26页
        2.2.1 临江式第23-24页
        2.2.2 环湖式第24-25页
        2.2.3 混合水网式第25-26页
    2.3 城市滨水空间与水系的关系第26-32页
        2.3.1 城市水系的定位第26-28页
        2.3.2 水系对城市的影响第28-29页
        2.3.3 滨水城市用地的开发利用类型第29-32页
    2.4 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演变及其与水系空间的相互作用第32-35页
        2.4.1 起源期第32-33页
        2.4.2 繁荣期第33页
        2.4.3 衰退期第33-34页
        2.4.4 复兴期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武汉水系与汉口典型的城市形态演进研究(明成化年间-21世纪初)第36-80页
    3.1 武汉的水系特征第36-44页
        3.1.1 武汉水系分布特征第36-41页
        3.1.2 水系对武汉城市空间的影响第41-44页
    3.2 汉口滨水空间的初步形成第44-46页
    3.3 汉口形成初期的城市形态演进(明成化年间-1861年)第46-55页
        3.3.1 汉口形成初期的城市空间形态第46-50页
        3.3.2 汉口形成初期混乱的社会秩序第50-51页
        3.3.3 地方自治体系的形成第51-53页
        3.3.4 建筑形制第53-55页
    3.4 近代汉口的城市形态演进(1861-1949年)第55-64页
        3.4.1 近代汉口的城市空间形态第55-59页
        3.4.2 张之洞新政及洋务运动第59-61页
        3.4.3 辛亥革命带来的重建计划第61-62页
        3.4.4 城市新空间的产生第62-64页
    3.5 现代汉口的城市形态演进(1949-1979年)第64-74页
        3.5.1 现代汉口的外部空间形态演进第64-66页
        3.5.2 社会主义改造下的公有制第66-67页
        3.5.3 人民公社与文革第67-69页
        3.5.4 工业建设及带有政治意图的城市规划第69-74页
    3.6 当代汉口的城市形态演进(1979年-21世纪初)第74-79页
        3.6.1 当代汉口的外部空间形态演进第74-76页
        3.6.2 传统街市的复兴第76页
        3.6.3 旧城更新第76-77页
        3.6.4 城市滨水区的复兴第77-79页
    3.7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四章 汉口滨水区空间形态现状研究第80-110页
    4.1 市场经济的开启与汉口滨水区的复兴第80-82页
    4.2 汉正街区域现状研究第82-92页
        4.2.1 汉正街的社区划分第82-83页
        4.2.2 汉正街用地性质的划分第83-90页
        4.2.3 道路交通网络第90-92页
    4.3 汉口租界区域现状研究第92-100页
        4.3.1 一元片区的保护规划第92-93页
        4.3.2 租界区历史建筑分类第93-98页
        4.3.3 城市功能布局及街道现状第98-100页
    4.4 汉口江滩公园现状研究第100-109页
        4.4.1 汉口江滩公园的三期规划第100-101页
        4.4.2 江滩公园的空间布局第101-103页
        4.4.3 江滩公园的功能活动类型第103-106页
        4.4.4 江滩公园问卷调研分析第106-109页
    4.5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五章 汉口滨水空间发展总结及对滨水区城市设计的启示第110-123页
    5.1 汉口滨水空间的发展总结第110-117页
        5.1.1 汉正街商业街区的发展评价第110-113页
        5.1.2 租界历史街区的发展评价第113-115页
        5.1.3 江滩滨水景观带的发展评价第115-117页
    5.2 汉口特色的滨水空间发展给予的两点启示第117-119页
        5.2.1 社会机制演变的作用第117-118页
        5.2.2 文脉的保护第118-119页
    5.3 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原则第119-122页
        5.3.1 整体性原则第119-120页
        5.3.2 多目标协调发展原则第120页
        5.3.3 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第120页
        5.3.4 文脉延续与特色保留原则第120-121页
        5.3.5 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原则第121页
        5.3.6 社会公共性原则第121-122页
        5.3.7 通达性原则第122页
    5.4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结语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0页
附录第130-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高分子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
下一篇:教师期望对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及学科成绩的影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