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17-18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1.4.1 创新 | 第18-19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2 上市公司担保业务风险控制概述 | 第20-30页 |
2.1 上市公司担保业务及现状分析 | 第20-22页 |
2.1.1 上市公司担保业务的概念 | 第20-21页 |
2.1.2 我国上市公司担保业务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2.2.担保业务的流程及主要风险点 | 第22-27页 |
2.2.1 上市公司担保业务的一般流程 | 第23-24页 |
2.2.2 上市公司担保业务主要的风险点 | 第24-27页 |
2.3 担保业务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 | 第27-30页 |
3 S煤国际担保业务风险控制案例分析 | 第30-46页 |
3.1 案例背景 | 第30-34页 |
3.1.1 S煤国际基本情况介绍 | 第30-31页 |
3.1.2 S煤国际担保业务情况介绍 | 第31-34页 |
3.2 S煤国际担保业务风险控制现状 | 第34-40页 |
3.2.1 S煤国际担保业务制度建设 | 第34-35页 |
3.2.2 S煤国际担保业务流程管理 | 第35-37页 |
3.2.3 S煤国际担保业务风险控制措施 | 第37-40页 |
3.3 S煤国际担保业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0-46页 |
3.3.1 对拟担保企业的资信调查不全面 | 第40-41页 |
3.3.2 没有形成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 | 第41-42页 |
3.3.3 关联担保审批缺乏控制,忽视反担保合同的订立 | 第42-43页 |
3.3.4 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 | 第43-44页 |
3.3.5 对子公司担保业务的管控过于放权 | 第44页 |
3.3.6 担保业务的执行缺乏监督 | 第44-46页 |
4 完善上市公司担保业务风险管控的对策建议 | 第46-62页 |
4.1 规范组织与制度层面的风险控制 | 第46-48页 |
4.1.1 建立完善的担保业务制度 | 第46-47页 |
4.1.2 优化组织架构,明确岗位职责 | 第47-48页 |
4.2 完善业务流程层面的风险控制 | 第48-60页 |
4.2.1 完善担保业务事前风险控制 | 第49-55页 |
4.2.2 加强担保业务事中风险监控 | 第55-58页 |
4.2.3 优化担保业务事后风险控制 | 第58-60页 |
4.3 健全内部审计对担保业务的监督机制 | 第60-6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后记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