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产品论文

含烷基酰亚胺的新型共轭有机材料的设计和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6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聚合物太阳电池简介第14-20页
        1.2.1 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第14-15页
        1.2.2 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5-16页
        1.2.3 聚合物太阳电池的性能参数第16-17页
        1.2.4 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器件结构第17-20页
    1.3 聚合物太阳电池给体材料第20-31页
        1.3.1 聚合物太阳电池给体材料的设计原则第20-21页
        1.3.2 D-A型聚合物太阳电池给体材料第21-31页
            1.3.2.1 基于苯并噻二唑及其衍生物的D-A聚合物第25-27页
            1.3.2.2 基于喹喔啉的D-A聚合物第27-28页
            1.3.2.3 基于吡咯酮并吡咯酮的D-A聚合物第28-29页
            1.3.2.4 基于苯并三唑及其衍生物的D-A聚合物第29-31页
    1.4 聚合物太阳电池受体材料第31-34页
        1.4.1 基于苝二酰亚胺的聚合物受体第32-33页
        1.4.2 基于萘二酰亚胺的聚合物受体第33-34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34-36页
        1.5.1 本文研究内容第34-35页
        1.5.2 本论文研究工作的创新之处第35-36页
第二章 基于 2,1,3-苯并噻二唑-5,6-二酰亚胺单体及其聚合物合成第36-51页
    2.1 引言第36-37页
    2.2 实验部分第37-44页
        2.2.1 原料与试剂第37页
        2.2.2 材料的表征设备与仪器第37-38页
        2.2.3 单体及聚合物合成路线第38-44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44-50页
        2.3.1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44-47页
        2.3.2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研究第47-50页
    2.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基于环酰亚胺取代喹喔啉或吩嗪的单体及其聚合物的合成第51-68页
    3.1 引言第51-52页
    3.2 实验部分第52-60页
        3.2.1 原料与试剂第52页
        3.2.2 材料的表征设备与仪器第52-53页
        3.2.3 单体及聚合物合成路线第53-60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60-66页
        3.3.1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60-63页
        3.3.2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第63-65页
        3.3.3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讨论第65-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四章 基于吡咯并[3,4-f]苯并三唑-5,7-二酮的高效宽带隙共轭聚合物的研究第68-82页
    4.1 引言第68-69页
    4.2 实验部分第69-73页
        4.2.1 原料与试剂第69页
        4.2.2 材料的表征设备与仪器第69-71页
        4.2.3 单体及聚合物合成路线第71-73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73-80页
        4.3.1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73-76页
        4.3.2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第76-77页
        4.3.3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讨论第77-80页
    4.4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五章 含吡咯并[3,4-f]苯并三唑-5,7-二酮的D-A聚合物的拓展第82-92页
    5.1 引言第82-83页
    5.2 实验部分第83-86页
        5.2.1 原料与试剂第83-84页
        5.2.2 材料的表征设备与仪器第84-85页
        5.2.3 单体及聚合物合成路线第85-86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86-90页
        5.3.1 聚合物PDTBDT-TZBI的热重分析第86-87页
        5.3.2 聚合物PDTBDT-TZBI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质第87-89页
        5.3.3 聚合物PDTBDT-TZBI的光伏性能研究第89-90页
    5.4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六章 含苊并[1,2-b]喹喔啉二酰亚胺衍生物的小分子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研究第92-106页
    6.1 引言第92-93页
    6.2 实验部分第93-98页
        6.2.1 原料与试剂第93-94页
        6.2.2 材料的表征设备与仪器第94-95页
        6.2.3 有机小分子的合成路线第95-98页
    6.3 结果和讨论第98-105页
        6.3.1 小分子AQI-T2的热分析第98页
        6.3.2 小分子AQI-T2的吸收光谱和能级第98-100页
        6.3.3 小分子AQI-T2的光伏性能研究第100-105页
    6.4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结论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2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1-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附件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资本视角下社会诚信建设研究
下一篇:ERP质量追溯功能在W汽车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