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18页 |
1.1 磷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土壤中的磷素形态及其利用情况 | 第11-13页 |
1.2.1 无机磷形态及有效性 | 第12页 |
1.2.2 有机磷形态及有效性 | 第12-13页 |
1.3 土壤中溶磷细菌的数量及分布 | 第13-14页 |
1.4 影响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的因素 | 第14-16页 |
1.4.1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第14页 |
1.4.2 根际酸性磷酸酶对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第14-15页 |
1.4.3 根际p H对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第15-16页 |
1.4.4 根际微生物对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第16页 |
1.5 不同磷效率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及响应 | 第16-17页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2.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2.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3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2.3.1 供试作物 | 第19页 |
2.3.2 供试土壤 | 第19-20页 |
2.4 试验设计 | 第20-23页 |
2.4.1 不同磷源对大豆的影响 | 第20-21页 |
2.4.2 添加低分子量有机酸条件下不同磷源对大豆的影响 | 第21页 |
2.4.3 不同磷素对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 | 第21-23页 |
2.5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3-25页 |
2.5.1 生物量 | 第23页 |
2.5.2 叶片及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 | 第23-24页 |
2.5.3 植株全磷量 | 第24页 |
2.5.4 土壤磷细菌数量 | 第24页 |
2.5.5 土壤磷转化强度 | 第24-25页 |
2.5.6 土壤无机磷分级 | 第25页 |
2.6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9页 |
3.1 不同磷源对大豆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26-30页 |
3.1.1 不同磷源对大豆干物质量的影响 | 第26页 |
3.1.2 不同磷源对大豆根冠比的影响 | 第26-27页 |
3.1.3 不同磷源对大豆体内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第27-29页 |
3.1.4 不同磷处理对大豆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29页 |
3.1.5 小结 | 第29-30页 |
3.2 添加低分子量有机酸条件下不同磷源对大豆的影响 | 第30-33页 |
3.2.1 添加低分子量有机酸条件下不同磷源对大豆根冠比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添加低分子量有机酸条件下同磷源对大豆体内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3 添加低分子量有机酸条件下不同磷源对大豆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32页 |
3.2.4 小结 | 第32-33页 |
3.3 不同磷源对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 | 第33-39页 |
3.3.1 不同磷源对大豆根际溶磷细菌数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2 不同磷源对土壤磷转化强度的影响 | 第34-36页 |
3.3.3 不同磷源对大豆根际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 第36页 |
3.3.4 不同磷源对土壤无机磷分级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5 小结 | 第38-39页 |
4 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