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生物炭对土壤汞钝化、迁移和转化的影响

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1 前言第11-25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23页
        1.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简述第11-12页
        1.2.2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第12-13页
        1.2.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特征第13页
        1.2.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特点第13-14页
        1.2.5 重金属环境下的土壤化学行为第14-15页
        1.2.6 目前治理重金属污染物土壤中的方法第15-17页
        1.2.7 植物修复重金属土壤污染的新途径被中国科学家发现第17页
        1.2.8 重金属汞在土壤中污染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第17-20页
        1.2.9 生物炭第20-23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3-25页
        1.3.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3.2 技术路线图第24-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3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2.1.1 供试土壤第25页
        2.1.2 供试植物第25-26页
        2.1.3 钝化剂第26页
    2.2 试验设计第26-27页
    2.3 监测指标及分析方法第27-30页
        2.3.1 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第27页
        2.3.2 土壤p H值测定第27页
        2.3.3 土壤重金属总量测定第27-28页
        2.3.4 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析第28页
        2.3.5 香菜中汞含量的测定第28-29页
        2.3.6 土壤淋溶液中汞含量的测定第29页
        2.3.7 大气中汞含量的计算第29-3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0-37页
    3.1 生物炭对黑土Hg含量和Hg形态的影响第30-32页
        3.1.1 生物炭对土壤中Hg含量的影响第30-31页
        3.1.2 生物炭对黑土中Hg形态的影响情况第31-32页
    3.2 生物炭对香菜中Hg含量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第32-33页
    3.3 生物炭对土壤淋溶液中汞含量的影响第33-34页
    3.4 生物炭对大气中汞值的影响第34-36页
    3.5 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汞的钝化作用的影响第36-37页
4 讨论与展望第37-39页
    4.1 讨论第37页
    4.2 展望第37-39页
5 结论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BL教学法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中的应用研究--以背越式跳高教学为例
下一篇:光伏发电系统改进型变步长MPPT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