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论文创新点摘要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8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3-17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3-16页 |
·研究对象的界定及特点 | 第16-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2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23-24页 |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和创新点 | 第24-28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4-26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6-28页 |
第2章 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 第28-43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 第28-29页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诠释 | 第29-30页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30-32页 |
·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32-33页 |
·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界定 | 第33-36页 |
·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第33-34页 |
·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34-36页 |
·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36-39页 |
·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义 | 第36页 |
·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 | 第36-39页 |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 | 第39-42页 |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第39-40页 |
·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 第40-41页 |
·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 第41页 |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 第43-70页 |
·世界油气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43-53页 |
·世界油气资源、储量、投资、成本状况分析 | 第43-50页 |
·世界油气供需状况分析 | 第50-52页 |
·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分析 | 第52-53页 |
·资源和勘探情况 | 第53-56页 |
·油气资源量 | 第53-54页 |
·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状况 | 第54-56页 |
·油气开发与生产 | 第56-60页 |
·我国油气生产能力分析 | 第56-57页 |
·我国炼油化工能力分析 | 第57-58页 |
·国内勘探开发成本与投资分析 | 第58-60页 |
·石油进口与消费 | 第60-63页 |
·石油消费能力分析 | 第60页 |
·石油进出口情况分析 | 第60-62页 |
·石油供需平衡分析 | 第62-63页 |
·石油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 第63-64页 |
·我国石油行业的基本情况 | 第64-66页 |
·行业组织的发展变化 | 第64页 |
·我国石油企业的技术经济实力 | 第64-66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其他情况 | 第66-69页 |
·代油能源的发展情况 | 第66-68页 |
·石油战略储备情况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4章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 第70-89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 | 第70-77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 | 第70-71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要素 | 第71-73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特征 | 第73-75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 第75-76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内容和实现过程 | 第76-77页 |
·构建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77-80页 |
·构建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 第78页 |
·构建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 | 第78-79页 |
·构建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程序 | 第79-80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框架 | 第80-82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 | 第82-88页 |
·石油工业资源子系统指标分析 | 第82-84页 |
·石油工业经济子系统指标分析 | 第84-85页 |
·石油工业社会子系统指标分析 | 第85-87页 |
·石油工业生态环境子系统指标分析 | 第87-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第5章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 第89-131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评价思路 | 第89-91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第89-90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思路 | 第90-91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构建 | 第91-101页 |
·原始指标的获取 | 第91-92页 |
·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 第92-98页 |
·各子系统可持续协调水平与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 第98-101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 第101-129页 |
·指标数据的获取 | 第101-103页 |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 第103-109页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 第109-115页 |
·基于改进TOPSIS 法的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 第115-122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组合评价 | 第122-126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协调水平与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 第126-129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129-130页 |
·小结 | 第130-131页 |
第6章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趋势预测 | 第131-153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趋势预测的思路与方法 | 第131-132页 |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趋势预测指标的选择 | 第132-136页 |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132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趋势预测指标的灰色关联选择 | 第132-136页 |
·基于GM(1,1)的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指标预测 | 第136-143页 |
·GM(1,1)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136-137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GM(1,1)预测 | 第137-143页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趋势预测 | 第143-151页 |
·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 | 第143-145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支持向量机预测 | 第145-148页 |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协调水平与协调发展水平的趋势分析 | 第148-151页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151-152页 |
·小结 | 第152-153页 |
第7章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153-166页 |
·实施可持续的石油资源战略对策 | 第153-157页 |
·加快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步伐 | 第153-154页 |
·积极利用国际油气资源 | 第154-155页 |
·实施多元化的油气贸易方式 | 第155-156页 |
·建立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 第156-157页 |
·实施可持续的石油产业发展对策 | 第157-161页 |
·完善石油工业现代管理体制 | 第157-158页 |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 第158-159页 |
·加强石油替代能源的有效开发 | 第159-160页 |
·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 第160-161页 |
·促进油气勘探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 第161-165页 |
·以理念创新引领社会责任 | 第161-162页 |
·积极推进油气资源的清洁生产 | 第162-163页 |
·加快油气回收进程,循环利用水资源 | 第163-164页 |
·建立油气田环境恢复保障机制 | 第164-165页 |
·小结 | 第165-166页 |
第8章 结论 | 第166-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75-177页 |
致谢 | 第177-178页 |
作者简介 | 第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