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有线通信、通信线路工程论文--载波通信论文

低压电力载波网络介质访问控制与分簇路由协议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创新点摘要第8-9页
目录第9-12页
图表检索目录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1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30页
     ·低压电力载波网络系统第15-18页
     ·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第18-26页
     ·网络拓扑发现技术第26-27页
     ·路由协议技术第27-30页
   ·论文结构第30-31页
第二章 低压电力载波网络第31-38页
   ·低压电力载波网络体系第31-34页
   ·低压电力载波网络特征第34-37页
   ·低压电力载波网络应用第37-38页
第三章 基于时隙具有实时保证的LVPLCN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第38-58页
   ·引言第38-39页
   ·介质访问控制组成结构第39-43页
     ·LVPLCN 介质访问控制层的组成与特点第39页
     ·现有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局限性第39-43页
   ·基于时隙的具有实时保证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第43-57页
     ·TSMA-RT 协议的基本思想第43-45页
     ·TSMA-RT 协议的基本结构第45-51页
     ·TSMA-RT 协议描述及流程第51-53页
     ·TSMA-RT 协议性能分析第53-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基于最小信号衰减强度的LVPLCN 拓扑发现算法第58-84页
   ·引言第58页
   ·LVPLCN 网络分析与拓扑模型第58-65页
     ·LVPLCN 网络结构分析第58-60页
     ·LVPLCN 网络拓扑建模第60-65页
   ·基于最小信号衰减强度的拓扑发现算法第65-78页
     ·相关基础描述第65-67页
     ·算法规则第67-73页
     ·基于最小信号衰减强度拓扑发现算法第73-74页
     ·基于最小信号衰减强度的拓扑发现算法性能分析第74-78页
   ·具有度约束的最小信号强度衰减的拓扑发现算法D_GSATD第78-82页
     ·具有度约束的最小信号衰减强度的拓扑发现算法第78-80页
     ·具有度约束的最小信号衰减强度的拓扑发现算法性能分析第80-82页
   ·LVPLCN 网络拓扑维护策略第82页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五章 LVPLCN 分簇算法第84-97页
   ·引言第84页
   ·LVPLCN 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分簇算法第84-92页
     ·电力载波网络分簇研究第84-85页
     ·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分簇算法第85-92页
   ·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分簇算法性能分析第92-96页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六章 LVPLCN 簇间动态路由第97-112页
   ·引言第97页
   ·LVPLCN 簇间路由网络模型第97-98页
     ·LVPLCN 簇间路由网络模型第97页
     ·LVPLCN 簇间路由指标形式化第97-98页
   ·基于遗传蚁群算法的动态路由算法第98-108页
     ·基本思想第98-99页
     ·DRGAAC 算法中遗传算法规则第99-102页
     ·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的融合第102-103页
     ·DRGAAC 算法中蚂蚁群算法规则第103-105页
     ·DRGAAC 算法中多路径路由策略第105-106页
     ·DRGAAC 算法流程第106-108页
   ·DRGAAC 算法仿真与结果分析第108-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2-115页
   ·结论第112-113页
   ·工作展望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4-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作者简介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田数据中心(OFDC)运行性能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下一篇: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与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