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岩石峰后变形破坏 | 第14-16页 |
1.2.2 纤维喷射混凝土 | 第16-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9页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第2章 基于应变能密度的岩石峰后能量转化研究 | 第22-32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基于应变能密度理论岩石峰后状态下能量转化表达 | 第23-30页 |
2.2.1 应变能密度理论 | 第24-25页 |
2.2.2 考虑应变软化的应变能密度方程 | 第25-27页 |
2.2.3 峰后状态的能量转化表达 | 第27-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基于能量判别准则的峰后破坏过程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 | 第32-44页 |
3.1 离散元简介 | 第32-34页 |
3.2 基于Fish语言的能量判别准则表达 | 第34-37页 |
3.3 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 | 第37-42页 |
3.3.1 室内试验 | 第37-41页 |
3.3.2 数值模拟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破坏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 第44-58页 |
4.1 概述 | 第44页 |
4.2 试件制备与方法 | 第44-48页 |
4.2.1 试件材料与配合比 | 第44-45页 |
4.2.2 试件制备 | 第45-47页 |
4.2.3 试验方案设计 | 第47-48页 |
4.3 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破坏特性试验 | 第48-57页 |
4.3.1 立方体抗压试验 | 第48-52页 |
4.3.2 三点弯曲试验 | 第52-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支护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 第58-86页 |
5.1 概述 | 第58-60页 |
5.2 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支护数值模型 | 第60-63页 |
5.2.1 参数选取 | 第60-61页 |
5.2.2 工况选取 | 第61-63页 |
5.3 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3-84页 |
5.3.1 开挖未支护 | 第63-65页 |
5.3.2 素喷混凝土支护 | 第65-73页 |
5.3.3 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支护 | 第73-81页 |
5.3.4 支护效果对比分析 | 第81-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6章 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工程应用研究 | 第86-98页 |
6.1 工程概况 | 第86页 |
6.2 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配套工艺研制 | 第86-90页 |
6.2.1 工作原理与工艺流程 | 第87-88页 |
6.2.2 室内试验 | 第88-90页 |
6.3 现场应用 | 第90-93页 |
6.4 支护效果评价 | 第93-96页 |
6.4.1 监控量测布设 | 第93-94页 |
6.4.2 监测结果分析 | 第94-9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2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8-100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阅文献 | 第102-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