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18页 |
1.1 选题的意义 | 第13页 |
1.2 半经典闭合轨道理论及波包的动力学演化 | 第13-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6页 |
1.5 文章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氢负离子在梯度电场中光剥离的波包动力学研究 | 第18-31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氢负离子在梯度电场中光剥离的物理图像 | 第18-20页 |
2.2.1 梯度电场和体系的哈密顿量 | 第18-19页 |
2.2.2 剥离电子的闭合轨道 | 第19-20页 |
2.3 氢负离子在梯度电场中的自关联函数 | 第20-23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3-30页 |
2.4.1 激光脉冲宽度对自动关联函数的影响 | 第24-26页 |
2.4.2 背景电场强度F0的大小对自关联函数的影响 | 第26-28页 |
2.4.3 电场梯度对H~-光剥离的自动关联函数的影响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氢负离子在磁场及表面附近光剥离的波包动力学研究 | 第31-45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氢负离子在磁场及表面附近光剥离的物理图像 | 第31-34页 |
3.2.1 物理图像描述和体系的哈密顿量 | 第31-32页 |
3.2.2 磁场及表面附近剥离电子的闭合轨道 | 第32-34页 |
3.3 氢负离子在磁场及表面附近的自关联函数 | 第34-3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3.4.1 激光脉冲宽度对氢负离子在磁场及表面附近的自关联函数的影响 | 第36-41页 |
3.4.2 磁场强度对氢负离子在磁场及表面附近的自关联函数的影响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氢负离子在微腔中的波包动力学研究 | 第45-75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单脉冲和双脉冲激光作用下光剥离电子的自关联函数 | 第45-57页 |
4.2.1 微腔中剥离电子的物理图像 | 第45-47页 |
4.2.2 单脉冲激光下氢负离子在微腔中的自关联函数 | 第47-48页 |
4.2.3 双脉冲激光下的氢负离子在微腔中的自关联函数 | 第48-50页 |
4.2.4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4.3 氢负离子在微腔中光剥离电子的波包演化和恢复 | 第57-74页 |
4.3.1 理论分析 | 第57-59页 |
4.3.2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59-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5-77页 |
5.1 总结 | 第75页 |
5.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作者简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