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1.1 连作障碍产生原因及机理 | 第11-15页 |
1.1.1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 第13页 |
1.1.2 线虫危害 | 第13-14页 |
1.1.3 土壤理化性质的劣变 | 第14页 |
1.1.4 植物化感自毒作用 | 第14-15页 |
1.2 酚酸类物质的化感自毒作用研究 | 第15-21页 |
1.2.1 酚酸类化感物质的种类、产生及释放途径 | 第16页 |
1.2.2 酚酸类化感物质的作用特征 | 第16-17页 |
1.2.3 酚酸类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 | 第17-21页 |
1.3 缓解草莓连作障碍及自毒作用的措施 | 第21-28页 |
1.3.1 农业防治 | 第22-23页 |
1.3.2 化学防治 | 第23-24页 |
1.3.3 生物防治 | 第24-28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8-31页 |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8-29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3章 酚酸类化感物质胁迫下接种AMF对草莓的影响 | 第31-47页 |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31页 |
3.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31-32页 |
3.2.1 试验设计 | 第31-32页 |
3.2.2 土壤消毒 | 第32页 |
3.2.3 接种处理 | 第32页 |
3.2.4 化感胁迫处理 | 第32页 |
3.3 指标测定 | 第32-35页 |
3.3.1 菌根结构及侵染情况的显微观察 | 第32页 |
3.3.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3.3.3 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33页 |
3.3.4 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33-34页 |
3.3.5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34-35页 |
3.3.6 脯氨酸(Pro)含量 | 第35页 |
3.3.7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35页 |
3.3.8 土壤酶活性测定 | 第35页 |
3.4 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3.5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3.5.1 化感胁迫下接种G.m及G.B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6-38页 |
3.5.2 化感胁迫下接种G.m及G.B对草莓膜系统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38-40页 |
3.5.3 化感胁迫下接种G.m及G.B对草莓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42页 |
3.6 讨论与小结 | 第42-47页 |
3.6.1 酚酸类化感物质胁迫的作用机理 | 第42-44页 |
3.6.2 接种G.m和G.B调控化感胁迫的机理 | 第44-47页 |
第4章 接种G.m、G.B草莓化感胁迫下根际土壤化感成分分析 | 第47-67页 |
4.1 仪器与试剂 | 第47页 |
4.2 样品采集 | 第47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4.3.1 草莓根际土壤化感物质提取液的制备 | 第47页 |
4.3.2 GC-MS测试条件 | 第47-48页 |
4.4 数据处理 | 第48页 |
4.5 结果与分析 | 第48-63页 |
4.5.1 化感物质胁迫下未接种草莓根际土壤化感物质GC-MS鉴定 | 第48-51页 |
4.5.2 化感物质胁迫下接种G.m草莓根际土壤化感物质GC-MS鉴定 | 第51-55页 |
4.5.3 化感物质胁迫下接种G.B草莓根际土壤化感物质GC-MS鉴定 | 第55-58页 |
4.5.4 连作草莓根际土壤化感物质GC-MS鉴定 | 第58-62页 |
4.5.5 接种G.m和G.B对化感物质胁迫下草莓根际土壤化感物质成分的影响 | 第62-63页 |
4.6 讨论与小结 | 第63-67页 |
第5章 接种G.m、G.B草莓化感胁迫下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分析 | 第67-74页 |
5.1 试剂与仪器 | 第67页 |
5.2 样品采集 | 第67页 |
5.3 试验方法 | 第67页 |
5.3.1 草莓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提取液的制备 | 第67页 |
5.3.2 提取液的HPLC测定 | 第67页 |
5.4 数据处理 | 第67-68页 |
5.5 结果与分析 | 第68-72页 |
5.5.1 草莓根际土壤酚酸的分离和鉴定 | 第68-69页 |
5.5.2 不同浓度化感胁迫下不同处理草莓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差异比较 | 第69-72页 |
5.6 讨论与小结 | 第72-74页 |
第6章 论文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95页 |
缩略词表 | 第95-96页 |
附图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