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热工学论文--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技术论文

湿迁移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影响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2-20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2页
    1.2 热湿耦合传递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热湿耦合传递模型及求解第12-16页
        1.2.2 湿迁移对围护结构传热影响第16-18页
    1.3 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1.3.1 研究目的第18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2. 热湿耦合传递机理与数学模型第20-30页
    2.1 围护结构热湿耦合传递机理第20-21页
        2.1.1 湿传递机理第20-21页
        2.1.2 热传递机理第21页
        2.1.3 热湿耦合传递机理第21页
    2.2 热湿耦合传递数学方程第21-27页
        2.2.1 湿平衡方程第22-25页
        2.2.2 热平衡方程第25-26页
        2.2.3 定解条件第26-27页
    2.3 模型求解与验证第27-29页
        2.3.1 数值计算方法第27-28页
        2.3.2 模型验证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3. 热湿耦合传递时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影响因素分析第30-43页
    3.1 概述第30页
    3.2 材料热湿物性参数对传热系数影响第30-33页
    3.3 室外热湿环境对传热系数影响第33-35页
        3.3.1 室外空气相对湿度第33-34页
        3.3.2 室外空气温度第34-35页
    3.4 室内热湿环境对传热系数影响第35-38页
    3.5 围护结构构造形式对传热系数影响第38-41页
        3.5.1 保温层位置及厚度第38-39页
        3.5.2 墙体类型第39-41页
    3.6 本章小结第41-43页
4. 典型地区围护结构湿迁移对传热系数影响第43-60页
    4.1 围护结构构造第43-44页
    4.2 湿度区划分及室内外热湿环境第44-45页
        4.2.1 湿度区划分第44-45页
        4.2.2 室内外热湿环境的确定第45页
    4.3 夏季围护结构湿迁移对传热系数影响第45-50页
        4.3.1 潮湿地区第45-48页
        4.3.2 湿度适中地区第48-49页
        4.3.3 干燥地区第49-50页
    4.4 冬季围护结构湿迁移对传热系数影响第50-55页
        4.4.1 潮湿地区第51-53页
        4.4.2 湿度适中地区第53-54页
        4.4.3 干燥地区第54-55页
    4.5 热湿耦合传递时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修正第55-58页
        4.5.1 主要城市围护结构湿传递对传热影响第55-57页
        4.5.2 主要城市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修正第57-58页
    4.6 本章小结第58-60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5.1 结论第60-61页
    5.2 展望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附录第67-69页
    A图表目录第67-69页
    B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Extended Tofts与Exchange模型的动态对比增强MRI参数在子宫肌瘤病理分型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