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激灵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2-21页 |
1.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现代医学研究 | 第12-16页 |
1.1.1 疾病定义及诊断 | 第12页 |
1.1.2 流行病学 | 第12页 |
1.1.3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12-14页 |
1.1.4 治疗 | 第14-16页 |
1.2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现代中医研究 | 第16-19页 |
1.2.1 病名 | 第16页 |
1.2.2 病因病机 | 第16页 |
1.2.3 辨证分型 | 第16-17页 |
1.2.4 治疗 | 第17-18页 |
1.2.5 肝郁脾虚证IBS-D中医临床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研究结论 | 第19页 |
1.4 立题依据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1-41页 |
2.1 研究对象资料 | 第21-22页 |
2.1.1 病例来源 | 第21页 |
2.1.2 诊断标准 | 第21页 |
2.1.3 纳入标准 | 第21-22页 |
2.1.4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2.1.5 剔除标准 | 第22页 |
2.1.6 脱落标准 | 第22页 |
2.1.7 终止标准 | 第22页 |
2.2 临床研究设计 | 第22-23页 |
2.3 临床研究方案 | 第23页 |
2.3.1 分组及药物组成 | 第23页 |
2.3.2 给药方法及疗程 | 第23页 |
2.4 观测指标 | 第23-24页 |
2.5 指标观测时点 | 第24页 |
2.6 疗效评价标准 | 第24-25页 |
2.7 统计方法 | 第25页 |
2.7.1 统计描述 | 第25页 |
2.7.2 统计分析 | 第25页 |
2.8 研究结果 | 第25-41页 |
2.8.1 一般资料 | 第25-27页 |
2.8.2 疗效分析 | 第27-41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41-44页 |
3.1 从肝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 第41-42页 |
3.2 肠激灵的组成分析讨论 | 第42页 |
3.3 肠激灵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分析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附录 | 第51-59页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9-60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