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1 小粒大豆生产概况 | 第12-13页 |
1.2 小粒大豆资源研究 | 第13-14页 |
1.3 小粒大豆的营养价值 | 第14-15页 |
1.4 小粒大豆栽培技术研究 | 第15-18页 |
1.4.1 播期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 第15-16页 |
1.4.2 密度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 第16-17页 |
1.4.3 施肥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 第17-18页 |
1.5 小粒黑豆产业开发与利用 | 第18-19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页 |
1.7 本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1.7.1 筛选优良品种 | 第19-20页 |
1.7.2 开展营养品质研究 | 第20页 |
1.7.3 集成配套栽培技术 | 第20页 |
1.7.4 黑豆产业开发与利用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小粒大豆品种筛选 | 第21-28页 |
2.1 试验设计与测定指标 | 第21-22页 |
2.1.1 试验设计 | 第21-22页 |
2.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2.2.1 参试品种生育性状 | 第22页 |
2.2.2 参试品种农艺性状 | 第22-23页 |
2.2.3 参试品种经济性状(表2-3) | 第23页 |
2.2.4 参试品种品种(系)评述(表2-3、表2-4) | 第23-24页 |
2.3 小结 | 第24-28页 |
第三章 小粒营养特性研究 | 第28-3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2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3.2.1 小粒大豆化学成分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28-29页 |
3.2.2 小粒大豆维生素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29-30页 |
3.2.3 小粒大豆矿物质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30-31页 |
3.2.4 小粒大豆油脂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31页 |
3.2.5 总酚含量 | 第31页 |
3.2.6 总黄酮含量 | 第31-32页 |
3.2.7 花色苷含量 | 第32页 |
3.2.8 总抗氧化能力 | 第32-33页 |
3.3 结论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 第35-52页 |
4.1 播期、密度试验研究 | 第35-40页 |
4.1.1 材料 | 第35页 |
4.1.2 方法 | 第35-36页 |
4.1.3 试验结果 | 第36-40页 |
4.1.4 结论 | 第40页 |
4.2 地膜覆盖技术研究 | 第40-44页 |
4.2.1 材料 | 第40页 |
4.2.2 方法 | 第40页 |
4.2.3 研究结论 | 第40-44页 |
4.3 合理施肥 | 第44-49页 |
4.3.1 肥效试验3414试验结果 | 第44-46页 |
4.3.2 覆膜肥效试验研究结果 | 第46-48页 |
4.3.3 不同地膜覆盖不同肥效试验结果 | 第48-49页 |
4.4 小结 | 第49-50页 |
4.5 榆林小粒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 第50-52页 |
4.5.1 生产基地环境条件 | 第50页 |
4.5.2 生产技术 | 第50-51页 |
4.5.3 田间管理 | 第51页 |
4.5.4 病虫害防治 | 第51页 |
4.5.5 收获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52-56页 |
5.1 技术推广模式 | 第52页 |
5.2 科普宣传与产业推进 | 第52-53页 |
5.3 产业化开发 | 第53页 |
5.4 技术示范与高产创建 | 第53-56页 |
5.4.1 高产创建基本情况 | 第53-54页 |
5.4.2 示范推广情况 | 第54-55页 |
5.4.3 效益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