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3页
    (一)选题的目的第8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8页
        1.学术价值第8页
        2.现实意义第8页
    (三)国内研究现状及评析第8-12页
        1.关于传统文化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第9-11页
        2.关于毛泽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的研究第11页
        3.关于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启示第11-12页
    (四)研究目标及研究思路第12页
        1.研究目标第12页
        2.研究思路第12页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2-13页
        1.研究方法第12页
        2.创新之处第12-13页
一、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形成与发展第13-21页
    (一)何为传统文化观第13-16页
        1.文化的内涵第13页
        2.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征第13-14页
        3.对于传统文化观内涵的理解第14-16页
    (二)传统文化的精华对毛泽东的影响第16-17页
        1.儒家圣贤精神和为政以德的思想对毛泽东的影响第16页
        2.儒家力行风格、躬行实践的思想对毛泽东的影响第16页
        3.道家的辩证法和认识论思想对毛泽东的影响第16-17页
    (三)毛泽东传统文化思想的演进轨迹第17-21页
        1.吸收与选择阶段第17-18页
        2.运用及总结阶段第18-19页
        3.新的探索阶段第19-20页
        4.徘徊与冲突阶段第20-21页
二、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的基本内容第21-26页
    (一)毕生重视研究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第21-23页
        1.毛泽东喜爱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第21-22页
        2.毛泽东注意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传统文化第22-23页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客观的历史定位第23页
        1.传统文化不是与现代文明截然相对立的范畴第23页
        2.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和复杂性第23页
    (三)科学阐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第23-26页
        1.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第24页
        2.推陈出新 古为今用——总结历史经验 用以指导革命和建设第24-26页
三、对毛泽东传统文化批判的历史审视第26-32页
    (一)对旧民主革命时期传统文化批判的历史审视第26-27页
        1.纯粹被动接受阶段第26页
        2.主动学习阶段第26-27页
    (二)对新民民主主义时期传统文化批判的历史审视第27-30页
        1.五四运动时期第27-28页
        2.大革命到土地革命时期第28页
        3.抗日战争时期第28-29页
        4.解放战争时期第29-30页
    (三)社会主义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第30-32页
        1.建国初期第30-31页
        2.“文化大革命”时期第31-32页
四、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当代价值第32-37页
    (一)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土壤第32-33页
        1.了解和熟悉传统文化是发掘传统文化精髓与价值的基础第32页
        2.优秀传统文化与为马克思主义共通之处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结合点第32-33页
    (二)辩证看待传统文化,从中吸取有益因素第33-34页
        1.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批判地继承第33-34页
        2.坚持批判地继承 从中吸取有益因素第34页
    (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第34-37页
        1.改造传统文化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第34-35页
        2.传统文化需要结合时代特征满足现时代的需求第35-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41-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力资本对就业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下一篇: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对心房颤动的影响:meta分析